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汉江师范学院:梧桐深深引凤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汉江师范学院:梧桐深深引凤来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2025-04-20 17:35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3月29日,汉江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汉师”)“智汇汉师育见未来”第二届青年学者论坛盛大启幕,来自五湖四海的70余名优秀青年博士齐聚一堂,为十堰带来前沿的学术思想和蓬勃的创新活力。现场,汉师与今年新引进的3位博士代表签约,并发放人才公寓钥匙、人才引进费和武当人才卡。

  从师范学堂升级为本科院校,再到申硕规划,汉师求贤若渴,秉持“桐华”深意中对人才的期许,践行“植梧引凤,构厦待贤”理念,不断“招才引凤”。如今,学校已汇聚博士130人、在读博士52人。此次人才引进,恰似桐花绽新,标志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再提速。同时,大量人才涌入,为十堰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注入活力,推动汽车、文旅等优势产业迈向新高度。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正成为“大山里的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一、政策优厚

  梧桐引得凤来栖

  记者漫步汉师校园,驻足桐华苑前,只见一排繁茂的梧桐树枝叶交织,环境静谧温馨。

  “室内电视、空调、冰箱等生活设施配备齐全,室外花香四溢、绿树成荫,这让我毫无后顾之忧,踏踏实实扎根十堰、安心搞科研!”桐华苑旁,此次引进的外国语学院吴塔娜博士笑意盈盈地说。

  自1904年郧阳府师范学堂创立,121年来,汉师校名更迭、校址变迁,却从未动摇对师范教育初心的坚守,凭借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学校彰显出面向地方、服务乡村的师范教育特色,被誉为“鄂西北基础教育的脊梁、党政干部的摇篮”。

  当下,学校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学科建设,根据发展需要,迫切期待高端人才的加入,共同谱写汉师发展的崭新篇章。

  “十堰这座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城市,始终秉持爱才、惜才、求才、敬才的理念,市委市政府每年投入7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人才服务,出台的‘五给’政策——给钱、给房、给卡、给家、给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论坛开幕式上,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李锋详细解读十堰市极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并欢迎各位博士在仙山碧水汽车城,干事创业,成长成才!

  汉师积极响应十堰市“招才引智”的号召,先后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广大学子发出人才邀约,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制一系列优厚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自筹2000余万元,在北京路全兴广场建成十堰高校首个人才公寓,真正实现拎包入住,让人才无后顾之忧。

  走进人才公寓,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整面大落地窗,采光极好,视野开阔,窗外春意正浓,屋内床、衣柜、书架、电脑桌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公寓里安装的都是智能家电,我用手机就能远程操控智能电视、洗衣机、空调,实在是太方便了!”汉师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博士闫林杨2024年9月入职,目前已入住全兴广场人才公寓半年,从人才公寓走到学院仅需一两分钟,通勤非常便利。

  二、博士心声

  宜居宜业“新沃土”

  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广纳贤才,诚意满满。不仅提供高额人才补贴、丰厚安家费,还给予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全方位支持,创业有资金扶持与政策优惠,科研有经费保障,优厚条件吸引各方英才汇聚。同时,汉师面向博士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引才力度,越来越多毕业于海内外名校的博士生应聘汉师,成为学校青年教师的一员。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博士李小广: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打动了我

  此前,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奔赴于全国各地,咨询、考察了多所高校,每到一处,都深入了解其学术氛围、教学资源和发展前景。然而,当我踏入十堰、走进汉师时,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满满的发展潜力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我毅然选择十堰,与汉师签约,开启人生新征程。

  同时吸引我的,还有十堰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里山水相依,钟灵毓秀,自然景致美不胜收;汽车工业蓬勃,名车驰誉四方;地处鄂豫陕渝交界,交通纵横交错,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能在十堰开启教学生涯,我深感幸运。自身专业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恰好能在对口学院一展所长,这份契合让我满心欢喜。目前,我正在申办武当人才卡,并准备抽空带家人去武当问道,一同领略十堰的人文与自然魅力,开启扎根十堰的美好生活。

  文学院博士潘浩:

  切实感受到满满的诚意与关怀

  作为汉师文学院2023年入职的专任教师,两年来,我切实感受到市里和学院满满的诚意与关怀。去年,我顺利通过考核,拿到了分批支付的第一笔30万元安家费,安家费总计45万,每月还有2000元博士津贴,十堰市也配套奖励24万,优厚待遇让生活有了坚实保障。

  这里的科研平台完善,经费也充足,不管是团队组建、平台搭建,还是论文发布、教研费用,学校都全力支持,助力我在科研路上大步迈进。

  如今,我持有武当人才卡,在十堰的机场、高铁站、医院等场所,都能走绿色通道,还能带着家人免费游览武当山,便利十足。市里和学院不仅给予物质支持,更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体验,是潜心读书学习、投身科研的绝佳之地,让我能心无旁骛地追逐学术理想。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博士杨赟:

  从教育新手到“楚天学者”

  5年前,我加入汉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初入校园,岗前培训与校本培训便接踵而至。这些培训由教育厅和学院精心组织,涵盖师德师风、制度解读、科研攻关、教学技巧等多方面课程,为我快速提升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式步入岗位后,学院贴心地为每位青年教师一对一配备专业导师,全力引导我们融入教学、科研和创新团队。自2023年导师制实施,已有143名青年教师与导师结对,大家共同开展教学研讨、学术研究,让青年教师迅速站稳讲台、上好每一堂课。

  在汉师舒适安心的工作环境里,我得以全身心投入教学与科研,入职第二年就评上了副教授,并入选湖北省楚天英才计划,荣获“楚天学者”人才称号。这份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导师李业梅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殷切叮嘱:“即为人师,应始终秉承关爱至上的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我们应发挥自身的光和热,释放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让每一颗种子都能茁壮成长。”这些话语时刻激励着我,在教育之路上坚守初心,培育桃李。

  教育学院博士赵贤迪:

  这座城市的善意让我对未来满是期待

  2023年,我满怀憧憬踏入汉师教育学院。而与十堰这座城市的缘分,早在2019年就已悄然种下。当时,我偶然了解到十堰市的《武当人才支持计划》,其中住房保障、职称评审以及丰厚生活补贴等细则,为我勾勒出一片理想的职业蓝图。

  同时,十堰自身的魅力,也深深吸引着我。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市容整洁有序,人文气息浓厚,自然山水更是美不胜收,汉江碧波荡漾,武当仙山缥缈,宜居宜业的环境令人心动。

  入职后,学校严格遵循政策,迅速落实人才待遇,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更暖心的是,学校还考虑到我爱人的专业背景,安排她在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实验室和实训室工作。尽管她此前在民营企业就职,对高校事务很陌生,但在学院领导和同事的热心指导下,很快就上手了新工作。如今,我们夫妻俩在十堰安居乐业,这座城市给予的支持与善意,让我们对未来满是期待,决心扎根于此,贡献力量。

  三、专家点评

  厚培发展“源动力”

  汉师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德:此次论坛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学院与人才之间搭建沟通合作的桥梁,预计2028年,学院教师队伍中博士达到350-400名,达到申硕要求。

  汉师党委书记付永昌:在未来发展中,汉师将持续深耕人才培养的“发展沃土”,持续搭建乐业安居的“人才家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水平,向着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院校目标奋勇迈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会计师梁长安:十堰求贤若渴,出台系列引才政策,为人才发展托底。从发放丰厚补贴、给予创业扶持,到提供安居保障、解决家属就业就学,桩桩件件,尽显诚意。汉师积极响应,广纳英才,为城市发展注入智慧力量。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政策优化、服务强化,做好人才的坚实后盾,助力人才扎根十堰、安心发展。

  记者从市委人才办获悉,近年来,十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人才引领驱动,积极营造近悦远来良好生态,入选2024年全国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50强(全省仅武汉、十堰入选),为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大力引进集聚优秀人才,实施大学生留(回)堰计划三年以来,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2024年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153人,其中博士198人、硕士955人,博士数量三年翻了一番、累计破千人,硕士总量过万人。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实施“武当人才卡”聚链赋能计划,累计向6546名人才发放武当人才卡,年向持卡人提供服务2万余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团聚工程,优化人才子女入学、父母养老等生活服务保障,有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四、记者手记

  枝繁巢暖凤来栖

  在深入探寻十堰发展轨迹时,一个精妙的比喻浮现心头:如果说汉师是一棵梧桐树,那十堰便是一片广袤的梧桐森林。“梧桐引得凤来栖”,这句古老的谚语在十堰得到生动诠释。

  在群山环抱之中,“大山里的深圳”——十堰,正以人才为支点,全力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它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探索创新,吸引着各行各业的精英。

  一个个人才政策彰显着决心。真金白银的补贴、广阔的晋升渠道,吸引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奔赴而来。高校与企业紧密联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为人才搭建起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奋楫再扬帆,行稳而致远。如今的十堰,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东风吹遍。放眼秦巴大地,人才之泉翻腾奔涌,“智力引擎”动能澎湃!

  十堰具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以人才作为坚实支点,撬动经济腾飞、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十堰这片梧桐森林必将引来更多凤凰,十堰也定能在人才的助力下,冲破云霄,向着未来全力进发,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刻下独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通讯员:雷勇 张婧 石琰鑫)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 全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京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