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表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建议创建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在部分区域先行先试,推动教师教育体系创新,服务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郑军委员认为,当前教师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师范大学向综合化方向转型,师范特色不鲜明。这一转变虽然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实力,但也导致其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以及教学安排等方面逐渐陷入了“去师范化”的困境。另外,部分师范类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盲目跟风、重复建设的现象,使得师范特色更加不明显。
二是区域教师需求和供给侧需要改革。《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23)》显示,近年来我国师范生规模持续扩大,在校人数逐年攀升,地域分布、性别比例、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但是,受人口变化、地方政府教师招录政策等因素影响,师范毕业生入职中小学教育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三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不畅,缺乏合作共建、协调发展机制,各类教师教育资源要素缺乏系统整合、生成开发、高效运用、有序循环。大中小学思政课、体育、美育、科学教育、心理健康在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没有很好贯通,人才培养衔接断层、需求错位和信息不对称。
为此,郑军委员建议设立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推动教师教育体系创新。
一是科学规划实验区布局,在全国教师教育改革中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综合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师范院校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在东、中、西部不同地区遴选若干城市或区域设立实验区。在中部地区,教育部可充分考虑湖北“支点”国家战略定位和科教优势,支持建设湖北建设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
二是明确实验区重点任务,着力推进院校结构和培养模式优化。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预测未来教师需求,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分布和区域差异,做好实验区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统筹推进区域教师教育改革。支持实验区优化师范院校布局,按照“升格一批、合并一批、共建一批、转型一批”的思路推动师范专科学校等提质转型、特色发展。落实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支持实验区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建设,扩大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规模,推动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师范教育普及。鼓励实验区内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探索“本硕贯通”“双学位”“双导师制”等培养模式,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
三是加强实验区建设支持与保障,有组织地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经费投入、项目立项、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实验区特殊支持。设立教师教育改革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实验区的改革探索、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等。建议各地以实验区建设为抓手,有组织地持续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深化,在教师编制管理、职称评定、岗位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投身教师教育事业,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