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推出特别策划「花开有声第七季——支点的绽放」,聚焦湖北文化厚土,探寻新时代女性如何以智慧与韧性撬动社会发展的支点。
从恩施山乡到国家舞台,从艺术求索到文化传承,从音乐事业到公益践行,她以热忱之心拓展人生疆界,以艺术角色诠释女性力量,以赤诚善举温暖生命之光。杨娟,一级演员、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第五代"韩英"扮演者,同时身兼湖北省政协委员、公益倡导者等多重身份,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个特殊时刻,让我们透过她多维的人生轨迹,见证新时代女性如何在多重社会角色中绽放异彩。
艺术之路——从热爱到使命
杨娟出生于清江源头所在的利川市。青山叠翠,歌舞为伴,童年的她常在山间地头听着长辈唱着山歌小调。没有人会想到,那个羞涩的女孩,会在日后走出大山唱响全国,最后蜕变成舞台上的歌剧演员。
【杨娟:“我从小生活在恩施,那里就像歌舞的海洋,文艺是深入我骨髓的爱好。我在恩施工作学习了十年,在这段时间里,我实现了从单纯喜爱文艺到从事专业文艺工作的转变,这是我人生的起点。在我看来,学声乐的人都渴望攀登歌剧这座高峰。2008年,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将我从恩施调入湖北省歌剧歌剧舞剧院。当时我特别激动,心想终于能从事热爱的歌剧行业了,实现从歌唱演员到歌剧演员的转变,这真的能让我圆梦。” 】
学校毕业后,杨娟因为表现优异,进入了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在团里工作的八年里,她跟随剧团去全国各地演出,不仅经常上山下乡到基层去传播文化,还有很多机会到北京、上海这些大舞台去表演展示,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表演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在跟随剧团上山下乡赴基层演出的过程中,杨娟感受到了基层老百姓对艺术的渴求和热爱,从而坚定了要一生为艺术奉献的决心。正是出于这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初心,杨娟常常参加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的主题晚会,回到家乡恩施、利川进行公益演出,或是到西藏、贵州、新疆这样偏远的民族地区进行慰问演出。在多年的学艺生涯中一直勤于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艺术造诣和业务能力,争取多出精品,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中彰显文艺的作用、展现文艺的魅力。2008年,凭借深厚的唱功和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杨娟被选拔进入湖北省歌剧舞剧院。2012年起,饰演红色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女一号“韩英”,她也被誉为“第五代韩英”。而作为“韩英”这个经典角色的“传承人”,如何在经典和创新中找到平衡,杨娟深知,角色不仅是艺术的载体,更是时代精神的传承。
【杨娟:“作为第五代韩英,我认为这一角色是“革命理想与母性光辉的结合体”。经历了五代韩英,每一代韩英其实都不太一样,不变的是《洪湖赤卫队》这个故事的精神内核。但每一代演员对韩英都有自己的理解。作为年轻一代的韩英扮演者,更具挑战的是找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毕竟众多前辈艺术家给了我们很多指引,在遵循这些指引登上舞台后,我们要思考如何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和当下的审美。” 】
角色塑造——成为“她”的修行
《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的“桂花”、《江姐》里的“江姐”、《天使日记》里的“兰之念”、《有爱才有家》中的“刘德芬”、《孝感天地》中的“董青枝”、《汉水丹心》里的“李小菲”等等剧中的女一号,杨娟说:“没有天生的演员,只有把血和魂融进角色的人。”
【杨娟: “ 真的没有天生的演员,顶多可能就是有一些天赋。演《天使日记》里的女一号护士长时,我没有做过医生的经历。我戴着口罩,在呼吸科当了一天的实习护士长。我觉得这一天的实习经历,对我后来塑造护士长兰芝念这个人物有很大帮助。她的眼神、手势,还有她对病人的关怀,病人看到护士长就会觉得安心,这些状态平常很难感受到。这给我的触动就是,作为艺术家或文艺工作者,真的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希望自己能真正成为每一个所饰演的角色。
昨晚演《孝感天地》的母亲,观众说‘你让我理解了我妈妈’。女性角色最动人的,是那些藏在矛盾里的爱——怕孩子飞走,又盼他高飞。”】
定义“女性力量”及其推动力
杨娟认为“女性力量”是坚韧、奉献与共情力的结合。在艺术生涯中,这种力量体现为对角色的深度共情(如“韩英”“江姐”的革命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如公益行动)。我认为:“女性的柔软与坚韧,让艺术更具穿透力,也让社会关怀更有温度。”
在戏剧表演中,女性能够细腻地诠释复杂多样的情感,如音乐剧《孝感天地》中,女一号母亲董青枝对儿子的爱,期待他能尽快找到媳妇到儿子真正恋爱后又绝望崩溃的情感变化,需要表演者凭借自身对情感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将这种情感变化呈现出来,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这体现了女性以情感为力量,用艺术触动人心的特质。
女性可以塑造出具有强大内心和坚韧精神的角色。像《洪湖赤卫队》中的韩英,在狱中与母亲的对话给予的女性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在面临牺牲自己及母亲性命时,虽然内心痛苦万分却始终坚守自我,怀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视死如归,需要表演者通过精湛的演技和咏叹,展现出韩英这个角色的勇敢与坚定,展现了女性在困境中不屈的力量。
2015年8月起,杨娟在革命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中扮演女一号“桂花”,2021年在歌剧《有爱才有家》中饰演“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刘德芬”,歌唱和赞扬被中宣部树立命名为“时代楷模”张富清的原创歌曲《老英雄》,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做出了积极贡献。杨娟个人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中宣部“青年英才”、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文艺竞赛类“突出贡献奖”、湖北省文化“优秀个人”、优秀民歌专家、戏剧“牡丹花奖”、“最美文艺志愿者”、“典型人物在身边”、“荆楚百优”等荣誉称号。
公益,是另一种舞台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舞台上,杨娟将女性特有的细腻且专注、柔软却坚毅的特质,倾注到每一个角色中,去感染、鼓舞观众;舞台之外,杨娟常年也活跃在公益一线,用行动诠释着“文艺为民”的初心。2005年至2008年,杨娟在利川市毛坝镇资助了五名贫困留守儿童,直至他们初中毕业。2018年至今,每年六一儿童节她都回到家乡,回到大山深处看望山区孩子,为他们送去六一礼物、课辅教材、课外书籍,以及为品学兼优的孩子们颁发“杨娟奖学金”,每年为此花费30-50万元。2020年,疫情隔断了孩子上学的路,部分山区孩子由于家庭贫困没有安装网络,无法上网课,杨娟回到家乡为他们牵起了爱心网络,架起了空中课堂。2006年,杨娟用爱心义演筹集善款十万余元救治了一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将身患重疾的孩子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小朋友长大以后报读了同济医科大学,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利川非遗中心一名教师患有严重肾病,2003年换肾维持至2020年,又出现肾衰竭,辗转无果,杨娟多家医院奔走,通过多途径终于为其寻找到了合适肾源,最终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康复出院。大山深处的一名白血病患儿,家庭贫困,无钱医治,她筹集三万余元交给患者家属,救她于危难之际。
杨娟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爱传递下去”。
【杨娟 : “初中时老师让我教同学唱歌,让我从‘小透明’变成发光的自己。现在我做公益,就想把当年那份温暖传递下去。
2017年不是设立了杨娟奖学金吗?我觉得体育和美育是最重要的。有几次我回去,有孩子抱着我不放手,还说:‘杨娟姐姐,杨娟老师,我明年还要获得杨娟奖学金,明年你还能看到我,你明年还要给我颁奖。’我觉得我们那个时候可能说不出这样的话,会有点害羞,也没这么自信。他们却很自信,我觉得这不是用金钱奖励就能带来的,传递的这种爱比金钱更有力量。” 】
女性之光,照亮彼此
女性的力量像水,能绕开巨石,也能穿透岩石。杨娟说:舞台上的角色教会她坚韧,公益中的孩子教会她柔软。艺术家、省政协委员、母亲、公益者这些‘折叠’的身份,让她更完整,也让女性的光芒温暖而明亮。
【杨娟 : “洪湖的伴奏带还是90年代的!今年我们要重新编曲、设计舞美,用交响乐和科技让经典更立体。老百姓对洪湖的爱是刻在骨子里的,谢幕时观众不肯走,我们就知道:担子更重了。
我是利川人,龙船调传承人。想用歌剧形式让世界听见它!但一部剧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是演员、政协委员,潜心准备,提案呼吁,总有一天能成!
文艺工作者舞台上的角色、生活中的角色,以及社会当中的角色很多时候是折叠的。其实有很多个瞬间我都特别享受过这样的一些感觉,可以说是相互成就和相互滋养,爱的滋养的这么一个过程。” 】
杨娟认为女性文艺工作者在歌剧表演中,传承和弘扬着优秀的文化传统。通过演出经典歌剧,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递给观众,如歌剧《汉水丹心》中的表演者们,将南水北调题材的故事以歌剧形式展现,女一号李小菲这位大学生村官的形象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奉献与担当精神,一家三代为了一江清水永续北送,勇挑重担,体现了女性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力量。
女性在歌剧表演中所展现的形象和精神,对社会价值观有着引领作用。她们塑造的坚强、善良、智慧的女性形象,为社会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推动了社会对女性角色和价值的重新认知。
从恩施山乡到国家舞台,从歌剧演员到公益使者,杨娟用她的方式诠释了女性的力量:既能温柔守望,亦能劈浪前行。值此“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向每一个如她般发光的“她”致敬!
记者:孙成
编辑:蔡恒 袁崧頔 陈琬玉 王雨薇
编审:吴宇峰王汉斌 马里
监制:赵延琦
策划:蔡梅
总监制:刘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