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时值岁末,驻足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一垄垄茶树将小山包覆盖,而一条一侧刷黑、一侧刷红的20公里沥青路在绿海中盘旋蜿蜒,路面宽阔整洁,是这里有名的产业路。
“路没修前,坑坑洼洼,运肥上山都靠人背,割下老青茶也靠肩扛;如今,升级改造后的黄荆塘村道路通家门、到茶园,建成产业路13条,不仅村民出行方便快捷,而且运输条件得到全面提升,一条条致富的产业路,还是村民的健身路、游客的旅游路。”黄荆塘村党支部书记陈学友说。
这是湖北省大力“四好农村路”建设发展成果的一个生动案例。十年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引导、交通主导、群众主体,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搭建起群众参与的平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了共建共管共养共享的良好局面。
10年间,湖北省农村公路累计投入资金(含部省补助、地方自筹、社会资金)2543亿元,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9.79万公里,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7.2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加快形成,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湖北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乡镇、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省886个乡镇通双通道,16212个行政村通双车道,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例达99.2%。湖北省政府组织实施公路安防“455”工程、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完成通客运班车村道以上安防工程9.8万公里,改造危桥6110座,并持续开展农村公路精细化提升行动和“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纳入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试点,首批31个县市区先行先试,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公路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湖北出台全国首部农村公路地方性法规《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修订《湖北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将农村公路全部纳入行业管理范围,实现农村公路路长制全覆盖,探索形成了“专群结合、合同委托、网格信息化”“农村公路养护道班”“公司+农户”“路长制+信息化”“路管家、路保姆”等管养模式,67个县市区建成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管理质效。建立健全政府激励考核及“五色图”评价机制。截至2023年底,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4.15%,路况水平逐年提高。全省累计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3个,全国示范县22个,省级示范县56个,省级示范乡镇237个,创建美丽农村路4.46万公里。成功创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1条(蕲春县绿唐线)、“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1条(红安县经典旅游景区公路),省级“十大最美农村路”25条,推动农村公路由通到畅、由畅到美。
“四好农村路”建设是系统工程,“建好”是基础,“管好”是手段,“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
201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客车”,湖北又大力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公交客运、货运物流“一体化”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促进客货邮融合发展。目前,湖北创建国家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5个、部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6个,建成省级全域公交县7个,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评价5A级县83个。全省共有在用“带货”公交线路(客运班线)1200条,“带货”公交车(客车)3269台,既大幅降低了出行成本,又有效促进了双向流通,让群众“乘”心如意。
在湖北省农村公路沿线,“农村公路+产业、+文化、+旅游、+生态、+充电、+岗位”等综合效益初显,有效带动了农村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乡村建设、镇村改造、文化保护、长效管理、旅游开发,助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开发农村公路管护就业岗位30755个,其中公益性岗位15733个,吸收脱贫户16247个,促进农民群众就地就近增收。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潘庆芳 赵超 崔新武 杨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