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凤凰涅槃 比翼齐飞 湖北黄梅举办汤一介乐黛云伉俪生平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凤凰涅槃 比翼齐飞 湖北黄梅举办汤一介乐黛云伉俪生平展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12-27 13:58

  岁末将至,乡思日浓。今年是汤一介先生逝世十周年,乐黛云先生于今年七月以耆龄仙逝。

  近日,在汤一介先生的祖籍湖北黄梅县,中国文化书院与该县以“凤凰涅槃比翼齐飞”为主题共同举办了汤一介乐黛云伉俪生平展揭幕仪式,旨在记录大师人生、传承国学经典、加强文化交流,助推黄梅打造文化强县、教育强县。

凤凰涅槃 比翼齐飞 湖北黄梅举办汤一介乐黛云伉俪生平展

  汤一介祖籍黄梅,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儒藏》总编纂,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是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界开风气之先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父亲汤用彤是近现代中国哲学界融汇中西的学术大师,为传承弘扬国学经典作出杰出贡献。

  汤一介的夫人乐黛云教授,是我国新时期比较文学学科主要奠基人,曾担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及国际比较学会副主席,一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汤一介、乐黛云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学术、文化、教育事业,是未名湖畔的学界双壁。

  “汤一介、乐黛云先生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民族文化自信作出了显著贡献,永远怀念两位先生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原院长王守常说。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76岁的汤一介以“事不避难”的强烈使命感,担任《儒藏》这一宏大工程的首席专家和总编纂。

  “他编成的《儒藏(精华编)》一百册以及《汤一介集》《汤用彤全集新编》,阐发了中国文化的永久价值,培育出大批学术骨干,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苑天舒说。

  近日,位于百年名校——黄梅县第一中学的汤一介乐黛云伉俪生平展揭幕仪式现场人头攒动。

  “汤一介、乐黛云二位先生的生平展在黄梅举行,足见黄梅人民对著名学者的深厚感情。”揭幕仪式上,深圳大学国学院哲学系教授景海峰说。

  展览共分为汤一介、乐黛云的家学渊源、结为伉俪、学术成就、文化影响、教育理念等12个部分,系统回顾了两位先生的生平事迹,详细介绍了其学术成就。同时展出的还有两位先生的著作、遗物,及超过百副珍贵的历史图片,其中数十副是经过多方收集整理后首次面向公众公布。

凤凰涅槃 比翼齐飞 湖北黄梅举办汤一介乐黛云伉俪生平展

  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胡永继指出,汤一介乐黛云伉俪生平展是重要的教育基地,黄梅一中要充分发挥生平展教育培训作用,教育、启迪广大学子学习汤一介乐黛云先生攀登学术高峰、追求学术真理的治学精神、深厚的家国情怀,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这次活动不仅是黄梅文化情怀的一种体现,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当地人文底蕴的深厚。”第一次来到黄梅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原综合编辑室主任杨书澜说,中华文脉传承就是要靠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来推动。

  “这里的文化符号深深吸引了我。黄梅戏、禅宗祖师传说、黄梅挑花、岳家拳等非遗名片,无不彰显着其优越的独特性。”黄梅的文化让初次来此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张锦深有感触。

  “汤用彤、汤一介两位大师是从黄梅走出去的,我希望黄梅的莘莘学子能以此为契机,不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启迪,行稳致远、受益终身。”揭幕仪式上,汤乐伉俪生平展撰稿人、汤一介先生学术秘书胡仲平说。

  黄梅文脉,源远流长,孕育了黄梅戏、禅宗祖师传说、黄梅挑花、岳家拳等非遗名片,也让耕读传家、崇文重教之风世代相传。近年来,黄梅县通过推进融合型教联体建设,缩小了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在高中阶段,以黄梅一中为核心校,黄梅二中、黄梅滨江高中、黄梅五中、黄梅实验高中为成员校,构建“1+4”高中联校,推动共建型高中联校良性互动。黄梅县先后被国务院授予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教育部授予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区”。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黄梅人,我能感受到黄梅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社会风气都在变得越来越好,而这一切都跟黄梅在教育教学中深度融入社会历史、传统文化的独特形式分不开,甚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为我们探索文化教育方面开了好头。”汤乐的亲友代表、南昌职业大学创新创业导师刘建林说,我们也要认识到使命仍艰、道路仍长,需继续去探索更多更好的文化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学传统才能代代相传下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黄梅县委书记马梁表示,在传承发扬两位先生的精神品格,让更多人通过了解国学走进黄梅的同时,将持续拓展国学文化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研学等活动,进一步发掘弘扬优秀文化资源,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黄梅力量。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 吴慕枫 郑鉴峰 摄影张立池)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大学庆祝建校130周年

  • 坚守岗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