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武陵山中鹿鸣呦呦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12-19 13:14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此情此景,正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万寨乡后坪村渐行渐近。这是该村 4名青年依恋家乡双向奔赴的一场“‘鹿’山恋”。

  孟冬时节,走进后坪村林木葱葱的梅花鹿养殖基地,一群体态肥美、呆萌顽皮的梅花鹿,或悠闲进食,或追逐嬉戏,呦呦欢鸣、憨态可掬的模样煞是可爱。

  梅花鹿自古被视为健康、吉祥的象征,汉代就有“鹿身百宝”之说,梅花鹿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鹿产品在医药、保健、美容、食品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鹿产业规模达500亿元。

  “宣恩的营商环境非常好,家乡山地资源丰富,气候完全适合大力发展梅花鹿。回乡创业还能照顾年迈的父母。”曾在天津、温州、恩施等地担任过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詹胜宇、何秀佐、詹胜锋、赖申和一拍即合,决定联合投资养殖梅花鹿,开发系列鹿产品。

  后坪村草木茂盛,海拔1100米,气温凉爽,湿度适中,负氧离子丰富,天然含硒,为梅花鹿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詹胜宇、何秀佐3年8次前往“中国梅花鹿之乡”长春市双阳区等地考察养殖、繁育、病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2022年,他们从吉林、河北引种,在后坪村实验性养殖梅花鹿一举成功,通过一年的数据分析比对,各项指标均符合梅花鹿的生长需求。对适应性最强的4个品种,决定规模化养殖。

  2023年,4人成立湖北省吉鹿原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山林180亩、土地40亩,规划建设集梅花鹿驯养繁殖、鹿产品加工销售、主题餐饮、生态旅游及研学于一体的综合型合作社。

  “在流转土地和改电增容、道路硬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县、乡党委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合作社发展很快。”合作社理事长詹胜宇说。

  2023年,他们建成了标准化圈舍、饲料储备仓库、喷淋消毒室、生活区、办公区4500平方米,散养林地设计养殖梅花鹿2000头,成为恩施州首家梅花鹿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养殖企业,并提出和研发“富硒”鹿产品。

  目前,合作社已在宣恩、恩施、利川等县市建立养殖基地3个,现存栏梅花鹿320余头,建梅花鹿主题餐饮3家、鹿产品专卖店4家。

  该合作社已加盟国家梅花鹿产业创新联盟,从日常喂养、饲料配制、疾病防疫、鹿茸采收到种群繁殖、深加工等方面技术日趋成熟。同时与吉林多家科研单位及行业代表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其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线,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渠道”模式,打造武陵山区知名的梅花鹿养殖企业。

  “通过放养,尽可能还原梅花鹿的野外生长环境,种植6种不同的草料提供必需的营养。”詹胜宇说。如今,鹿种苗及多种衍生产品成了市场中的俏销货,供不应求。

  “我们现切了吉鹿原养殖专业合作社新鲜的梅花鹿茸,消费者反响不错,公司计划采购100万元左右的梅花鹿产品。”恩施优赞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继登介绍。

  养好“致富鹿”,走上致富路。梅花鹿每年可以割两茬鹿茸,一头成年公鹿可产生经济价值15000元左右,一头种鹿可卖10万元以上。为扩大养殖规模,合作社推出“认养一头鹿”、“示范养殖户”计划和“代养+自购养”的方式,吸纳更多村民参与梅花鹿养殖,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投资指导、市场共建、产品回收。同时延伸产业链,对鹿茸等精深加工,如保健品、药品、食品等,带动周边220多人年均增收1000余元。

  村民谭云平说,“以前在浙江务工,这个养殖基地建成后,我们回来把田土流转给他们,5亩地一年有几千元的收入,在养殖基地做事一个月有4000元的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小孩,一举多得。”

  合作社监事长何秀佐介绍,合作社项目二期将建成鹿产品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引进风干、熟化、自动包装生产线,冷冻库成品仓库500平方米,实验室、兽医室及生活区400平方米。

  目前,合作社已与大型药业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采取“生态养殖+富硒功能食品研发”模式,拓展梅花鹿养殖和中药材种植,研发适合本地发展的鹿种,兴建凉亭、栈道、民宿、露营基地等吸引八方游客。

  “计划3年发展9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达到4000头,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詹胜宇信心十足。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李明然)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