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前沿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宣部文明实践局副局长王小河,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蔡静峰,华中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梁茜参加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院院长岳奎主持。
岳奎回顾了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强调研究院将继续聚焦重点任务,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探究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困境及其破解之道。
梁茜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向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院进行的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并表示华中科技大学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筑牢高校思政工作阵地,不断发挥高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应有作用,为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篇章贡献华科大力量。
王小河在致辞中表示,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院为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决策咨询,未来应持续加强文明实践的根本性、理论性研究,总结基层创新创造的经验和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寻破解发展难题的方法路径,从而做好成果的转化运用,用理论的武器指引实践的发展。
蔡静峰强调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其是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开拓新局的重要举措,同时希望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院与高校社科界加强合作,期待各地各相关部门加强联络、密切配合,进一步深入基层、加强调研、科学分析,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
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商志晓,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喻立平,江苏省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杨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刘东超,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傅才武,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邢国忠分别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和研究领域作主旨报告。
商志晓作题为《从文明内涵看当代的文明实践》的发言。他从理论视角切入,阐释了文明的定义、基础内涵与本质规定,分析了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与联系,文化与知识学问、行为礼仪的关联,强调必须重视礼仪规范和道德标准在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文明标准体系之中。
喻立平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梳理了传统“政不下县”的治理逻辑,指出了“德教为基,齐家为要,农为邦本”对于传统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结合孔关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他提出德治为文明实践提供了空间,家庭幸福为文明实践提供了内容,农村为文明实践提供了路径,并对以乡镇为单位的文化教育与治理进行了展望。
杨芳以《关于社会力量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探索和建议》为题作报告。她立足基层文化建设一线,围绕“如何引领好、规范好和促进好社会力量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现实问题,介绍了苏州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尝试,呈现了其在规范发展、能力建设、专业赋能,示范带动、激励保障等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并由此总结了对策建议。
刘东超作题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环境条件变化和体制机制开拓创新》的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我国面临家庭结构、性别结构变化以及科技革命、产业变革,需通过结对共建机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向专业化、运用专业化,促进沟通交流机制的细化、实化和正常化,与时俱进创新宣传方式,推动体制机制开拓创新。
傅才武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文化中国”的逻辑》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国家文化结构是现代国家构建的分析工具,并梳理了古代中国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国家建构逻辑,从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剖析了中国现代化的四个现代性主轴,列举了强化外形结构和内形结构之间的互动互济的具体举措。
邢国忠作《中国文化自强的底气、特征及路径研究》为题的报告。他从中华文明的五千年文化沃土、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比较优势三个层次探讨了中国文化自强的底气;以主体性、连续性、包容性及和平性总结了中国文化自强的特征;并从不忘本来和面向未来两方面概述了中国文化自强的主要路径。
交流环节,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清科,中共武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世斌,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副主任郭春林,陕西省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高昀,湖北省宜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英,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海伦,山东省荣成市东岛刘家村党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刘俊军基于基层文明实践案例,围绕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情况、实践困境和实际工作经验等进行汇报。
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元开放、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林中伟、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江伟作为获奖代表,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和研究领域作分享报告。
闭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沈昊驹作总结发言。针对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他强调,成功的文明实践应融入民众日常生活,并因地制宜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以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三个标准评价先进文化产品。
与会领导及嘉宾一致认为,此次论坛汇聚多方智慧,促进了思想碰撞与交流。未来愿携手并进,共同努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向更高层次、更深维度、更广范围发展,不断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新篇章。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 张锐 通讯员牟倩 杨皓若 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