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亚→漠河!穿越15省!5500km!“铁腚老师”这样上课 🤩‼️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三亚→漠河!穿越15省!5500km!“铁腚老师”这样上课 🤩‼️

来源:三峡大学2024-09-07 13:31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在三大,有这样一位90后教师以车辙为笔,以大地为纸怀揣梦想 身体力行 在这个暑假,用23天时间一口气从北京骑行到漠河仅靠一辆单车跨越12年,穿越15省,骑行5500千米终于完成骑行“三亚-漠河”的壮举 实现了从用车轮丈量祖国大地的梦想以行动诠释坚持以旅程传递勇气以青春丈量祖国上演了一场行走的思政实践课他就是三峡大学万相奇

  人物简介

三亚→漠河!穿越15省!5500km!“铁腚老师”这样上课 🤩‼️

  万相奇,男,1990年生,三峡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在读,热爱骑行。

  骑行漠河,完成十年之约

  8月初,祖国北陲,自南向北绵延500公里的大兴安岭腹地,三伏天的清晨依然凉风飕飕。一个人正蹬着辆自行车吃力地在加漠公路上徐行,路两侧是无尽的落叶松和白桦树,北纬52°的森林中鹿鸣鸟啼,松鼠在针叶林上蹿下跳寻觅松塔。

  大兴安岭重岭叠嶂,上坡再下坡,已循环往复千次,胸前印有三峡大学标志的深蓝色文化衫,风干后又湿透,留下一块块白色盐渍,骄阳在他的手臂和小腿皮肤上留下深深的黄铜色。

  他要去哪里?黑龙江漠河,雄鸡之冠的地方。

  骑行者是三峡大学团委的万相奇老师,他从7月15日从北京出发,正向漠河骑行。当中国运动健儿在巴黎奥运会奋力拼搏追金逐银之时,他也在车轮上挥洒汗水“自找苦吃”,公路自行车赛的“铁腚”精神在他身上延续。

  工作和生活中他奋发向上,一边阅万卷书攻读全国高校思政骨干博士,还利用暑假行万里路感知中国和时代脉搏,希望身体力行给学生上一堂“思政实践课”。

  看到前方显示距离漠河100km的路牌,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从路边丛林找了根树棍,拿出印有“三亚—漠河”图案的蓝色旗帜,插在自行车后座驼包内,准备做最后的冲刺。

  镌刻着“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 的花岗岩巨石映入眼帘,这两行字十分契合他的内心,忍不住停了下来,拿出手机拍下这值得纪念的一刻。

三亚→漠河!穿越15省!5500km!“铁腚老师”这样上课 🤩‼️

  路人搭讪:你这么远骑来漠河干什么?

  万相奇边喘气边回答:“此番不为风景,只因曾立下志向,要单车穿越中国,用车辙去丈量祖国山河。工作前已经完成了三亚到北京4200公里的骑行,还剩北京到漠河最后一段,这次7月中旬从北京出发,耗时22天已经骑行2300公里了。”

  “明天骑到漠河,就可以给年轻时候自己所立志向以答案了!”他越说越兴奋,似乎忘却了疲劳。

  8月7日,耗时23天骑行,万相奇终于抵达漠河北极村终点,终于完成了从三亚骑行漠河穿越祖国的心愿。

  跋山涉水,看世界也找自己

  万相奇跨越12年,单车骑行15个省(市),踩了5500km,期间渡过琼州海峡、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嫩江等百条水系,翻越五指山、南岭、大别山、泰山、燕山、大兴安岭等近千座山峰,先后换了4辆自行车,历经20余次车轮爆胎,屁股磨掉了几次皮,今年暑假终于完成从三亚到漠河的单车穿越中国之行。

  骑几千公里远累不累?万老师在朋友圈这样回复大家的疑问:身体在地狱,心理在天堂。骑行过程确实会有很多困难和艰苦,但更多是完成梦想后的成就感。

  最初是在什么情况下接触长途骑行的?“在海南上大学时,我曾经单车环海南岛,骑行事迹被学校和海南当地媒体宣传报道。2011年,国家地质勘查实验测试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学校联系到我,希望骑行过程中邮寄海南不同县市不同环境的砂子样品到他们单位,用作提纯分析,如果锆钛矿含量超标,就会安排技术人员到取样地点勘测,避免全国各地都派人去勘测,导致单位人手不够。” 万相奇说道。

  跟国家地质勘查实验测试中心人员见面后他才知道,锆钛矿是一种中国十分稀缺的稀有金属,用于军工等重工业领域,易含藏于沙质土壤中,主要产地是澳大利亚和南非,却经常对中国进行进口封锁。大学时候的万相奇瞬间感觉使命光荣、责任伟大,让他的骑行赋予了重要意义。后续他花一个学期的周末和假期,蹬着自行车走遍了海南20余个县市区,每到一处就装一盒湖砂、一盒海砂、一盒山砂,装入写有取样时间地点的纸条,就地邮寄到北京。

  万相奇为长途骑行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曾经拜师路边摆摊的修车师傅,学习补胎和修车技巧,课外花费1年时间在网上自学越南语,骑行到越南首都河内、胡志明市等地传播汉语言文化,当时被《海南日报》和国内各大门户网站报道,称赞他为文化使者。

  从“鸡脚”骑到“鸡冠”有没有什么遗憾?万老师说:工作后缺乏锻炼,身形日渐浮肿,计划这次“报复性”骑行锻炼减掉15斤脂肪,但最后只减下5斤。虽每天骑行100-150km,消耗3000千卡左右热量,但运动后胃口极好碳水摄入量也很大。

  以苦为乐,一路向阳待花期

  一路上有没有危险?万相奇说:“感谢这时代,当今国家治安稳定,从未遇到过打劫、盗窃等情况,只要遵守交通规则,畅行万里整体上都挺顺畅。食物中毒,是唯一一次,好在有惊无险。”

  万相奇单车穿越中国路途中,在山东郓城县城的路边小店点了个土豆焖鸡,吃完之后骑行了10公里,肚子很不舒服,公路前后目之所及范围内没有房子跟村庄,于是找了个桥洞休息。

  停下歇息后不仅没有好转,反而上吐下泻不止,头晕乏力。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因为他身体一直很好,从未住过院、至今未被新冠感染。于是把这些症状输入百度一查,发现是食物中毒。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万相奇立刻拨打120,因不能告知接线员具体在哪个乡镇和村庄,急救中心无法派出救护车。这个时候他身体越发虚弱且脱水严重,尝试着继续往前骑行,但是连扶起推动自行车的力气都没有。于是他佝偻着爬到公路边拦车自救,最终被两个骑着三轮车的农民大哥给送到了乡卫生所。当时人已意识模糊,八月酷暑他仍感觉四肢冰凉,医生给盖了两床被单后,还是身上发冷。好在及时送治,医生诊断确定是食物中毒后给打了点滴,输液两天就好了。

  万相奇出行之前,写了一首自我壮行诗《纵贯华夏》,“单骑启程自琼崖,心向漠北志未残。天作穹庐月作灯,炙日骤雨皆似伴。千难万险脚下踩,九曲八弯心不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最后两句是引用宜昌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离骚》中诗句表达对梦想和热爱的不舍追求。

  山水迢迢路漫漫,穿越中国的骑行路途虽然艰辛,要面对很多未知,他被野犬追过、大雨淋过、森林中迷路惶恐过,也经常骑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风餐露宿过……但万相奇也得到了许多的温暖和陌生人的帮助,更有范雨萌、王忠宇等三峡大学校友在家乡为他接风洗尘。出发前他专门做了一面旗帜,承载了许多帮助、激励过他的人的签名,他将珍藏这一路的人间美好。

  向着热爱,开花结果自有时

  这一路骑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万相奇说:主要有两点收获。

  一是见证了祖国的山河巨变。2012年开启单车穿越中国计划,那年正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到现在完成了穿越中国的目标,时空跨越12年和15个省市。每一处风景的变迁,都是国家繁荣昌盛的生动注脚,见证各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祖国河山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各地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更加升华,渴望将‘爱国情’熔铸成日后工作中的‘报国行’,让小我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光彩。”

  二是极大锻炼了自己心志。往后面临任何困难时,想起曾经也有一段看似不可能骑完的几千里路程摆在眼前,但最后凭自己的双脚征服了!由此,面对困难,信心和动力油然而生,相信自己亦能克服!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能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青春岁月时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他鼓励各界优秀青年代表:“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万相奇说他骑行所追求的也是一种以苦为荣、吃苦为乐的乐观精神境界,面对挫折、挑战和焦虑,与其精神内耗不如体力“外耗”。

  三是身体力行给学生做榜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万相奇凝聚青年方式新颖,希望通过自己躬身力行,给青年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榜样,他鼓励学校团员青年在大学期间磨炼坚强的决心、信心和恒心,提高意志力、增强毅力,树立远大志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当前,三峡大学340余支暑期实践队的8000余名学生,也行走在祖国大地上,他们投身乡村振兴、倾听人民呼声、服务西部和基层。连续6年,万相奇暑假带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曾发起三峡大学公益行活动,将千余个爱心盲盒送往新疆和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工作者和三峡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他还擅长魔术表演,同广大青年学生一道活跃在校园文化活动舞台上!

  学生感想

  水利与环境学院2022级水利工程专业研究生王雪雯:

  骑行在祖国的大地上,万老师的实践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祖国的辽阔壮美与繁荣富强。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深受鼓舞,立志在科研学习中脚踏实地,像他一样坚定前行。科研如同骑行,不仅需要理论的积累,更需要实践的检验。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科研的根扎在泥土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我对水利事业的热爱。

  体育学院2022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

  温永钊: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能成”,万相奇老师逐梦而行的动力和信念,为我们体育生上演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励志课”。无论多么遥远的目标、多么艰难的路途,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终将实现。我们应该像他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不惧挑战,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车轮轻转,跨越山川这位90后教师用一场数千里的旅途以足迹绘就梦想的轨迹将励志的种子深植于心跨越了省界 穿越了时间诠释了一场关于青春与祖国的礼赞!万相奇老师

  好样的!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