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湖北日报通讯员 马佳妮
你知道吗?在华科大,7000余名大一学子在暑假都会同上一门课,课堂不在校园,而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基层政府、地方企业、乡村学校、田间地头……今年暑假,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教研中心及本科生院、校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组织下,朝气蓬勃的华科大学子带着责任与使命去观察、去聆听、去宣讲、去帮扶,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增长见识才干,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磨刀不误砍柴工
出发前的理论学习与方法训练
不做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是否掌握科学的社会实践和调查方法,关涉到社会实践育人成效。
为了推动高质量社会实践的开展,在每年暑期社会实践启动的前一个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教研中心组织近30名教师面向全校7000余名大一学子开始《思政课社会实践》课程。
课程主要从社会实践的选题、社会调查的方法、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社会实践的礼仪等几个方面展开教学。课程一方面注重理论讲授,让学生掌握社会实践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提升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也注重方法培训,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设计、访谈技巧等实操性技能的传授提升学生的方法能力。
课程负责人周浪介绍,《思政课社会实践》作为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涵盖2个学分。课程组每年都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特点,及时更新课件内容,充分利用信息化渠道,加强和学生的互动。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授课教师在课后也会通过学校课程平台等渠道对学生进行线上答疑和实践指导。
让思政课“行走起来”
在亲身实践中感悟新时代伟大成就
今年暑假,7000余名华科大学子,组成了近1000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在社会实践中淬炼火热青春。
他们在考察调研中,体会新时代伟大成就;在参观走访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探寻历史中,增进文化自信;在奔走一线中,体察中国之治。
尽管烈日炎炎,酷暑难耐,但广大华科大学子仍以“自找苦吃”的精神,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乡村振兴、服务社会中,彰显青春使命和时代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昊驹介绍,为了提高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教研中心专门发布了选题指南。今年的指南主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寻访探源、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国情观察与调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健康中国等7个方面展开,鼓励广大学子将专业学习和国家社会所需紧密结合,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把鲜活素材用起来——
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7000余名学子社会实践的鲜活素材,也形成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教研中心会组织专家从全校7000多份社会实践报告中遴选出40篇左右优秀报告,汇编出版《“大思政课”的实践探索: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精选》等系列丛书,有效发挥优秀成果出版的示范引领效用,为思政课理论教学提供鲜活素材。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岳奎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实践文本、照片、音频、视频等案例素材的整理与汇编,推动各类实践素材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等主干必修课及《深度中国》《百年中国》等选修课的教学之中,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案例,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融圈破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