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武汉地铁:高温时段特巡特护守护供电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武汉地铁:高温时段特巡特护守护供电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8-16 16:04

  “环境温度46℃,油温61℃,变压器负荷33.2MW,本体油位正常,控制箱内无局部过热现象,有载调压开关位置指示正确。”8月12日中午12时45分,初秋的湖北武汉高温依旧,位于武汉长江公铁隧道旁的武汉地铁7号线徐家棚主变电所内,身着长衣长裤、头戴安全帽、脚穿劳保鞋的高压电工董锐、刘伟,利用红外测温、熄灯检查等方式,对110千伏变电设备开展高温特巡特护工作。

  高温天气,武汉地铁高压电工对主变电所开展特巡特护 产启斗摄

  徐家棚主所为7号线三阳路至武昌火车站、5号线武汉站东广场至积玉桥沿线区间和车站以及武汉长江公铁隧道供电,夏季供电负荷为武汉地铁24个主变电所之最。

  董锐介绍说,夏季高温时节,为保障供电设备运行安全可靠,车间在开展供电设备的巡视维护工作过程中,增加了高温特殊巡视守护频次,即特巡特护:主变电所的日常巡视工作由两天一次加密至一天三次;重点设备的红外热成像检查工作由一季度一次加密至一周一次;110千伏电力外线实行人工巡视结合无人机巡视的方式,利用无人机摄像头对杆塔、导线、绝缘子等部位进行巡检,对重点部位进行悬停拍摄,全方位“把脉”供电设备健康状态。

  中午时分,武汉地铁高压电工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器检查确认主变电所设备内部温度 产启斗 摄

  巡视中,刘伟在主变电所核心区域控制室内监测到主变油温达到了61℃,距离系统预警还差9℃,两人开启了顶部大功率风机,降低环境温度进行消暑降温。

  “高温时段,变电设备的降温不能等到预警才开始,要提前干预防止‘中暑’。”刘伟介绍,高温天气,大功率风机日最长工作时间达到10小时,有效释放重要设备不间断运行的高温。

  地铁主变电所设备的特巡特护工作,除了监测温度确认设备有无过热情况外,高压电工们还需仔细观察设备工作状态、认真辨识设备工作声响,做到巡视工作不留死角。同时,他们还要将现场特巡情况和电力监控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比对,发现异常就会及时分析研判和上报,以全面提高异常情况的响应和处置速度。

  据了解,武汉地铁486公里线网共有主变电所24个、供电接触轨(网)近1400公里,800余名高压电工全力迎战酷暑,运营期间加大巡视与测温工作力度,深夜天窗点时间进行检修整治,重点防范高温天气引发的设备故障,保障线网用电正常、列车运行安全稳定。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李丹、产启斗、刘筱菁)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美丽中国丨河北邢台:太行云海翻涌

  • 走进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会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