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注重守正创新,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2024年7月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教研中心联合本科生院、校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30个队伍、超1000位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真情感悟实践伟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走进田间地头,把脉乡村振兴
经济学院“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百村千户调研”实践队从农村整体生产生活、巩固脱贫成效和确保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技术进步与人才支撑、乡村建设与支农惠农政策等6个方面开展入户调查,把脉乡村振兴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为解决“新三农问题”建言献策。
经济学院实践队成员在乡村开展入户调查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青年助农品牌官”实践队前往浙江省安吉县与义乌市,深入调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实践队来到白茶基地、文创空间,就当地的乡村产业新业态和乡村品牌建设情况开展调研,深度剖析乡村空心化和资产闲置的问题,探究“新农人”的职业形态。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实践队成员就“新农人”职业形态开展访谈
开展医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赛博扁鹊”实践队与武汉协和医院党支部及多地基层党支部合作开展互联网义诊活动。实践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破地域限制,将优质医疗资源送达全国十六个省份的基层一线,为其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外,实践队还深入乡村一线,以青年视角调研基层医疗服务现状。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实践队成员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
公共卫生学院“革命老区困境儿童健康问题调研”实践队前往湖北省随州市、麻城市和河南省新乡市,开展针对革命老区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主要健康问题的社会调查。实践队围绕坚持“两个更好”理念,依托“未病先防”等研究课题,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教育引导儿童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公共卫生学院实践队成员在乡村开展科普活动
走访科技企业,了解行业前沿
未来技术学院“质创未来”实践队赴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开展调研活动,探索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未来产业人才的需求。实践队走访多家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了解行业前沿知识,并就“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新模式”等问题与企业管理人员、研发人员、一线员工等进行了深度交流。
未来技术学院实践队成员向企业研发人员了解行业前沿知识
电子信息与通讯学院“信通中国”实践队前往北京、西安、大湾区、武汉、宜昌等地开展行业调研走访和知识服务,重点了解我国在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发展需求与行业现状。为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实践队深入了解企业的研发、生产与管理实践的全链条,关注5G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前沿问题。
电子信息与通讯学院实践队成员向企业了解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
践行生态保护,构建美好环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江绿韵”实践队赴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重点关注生活污水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以及村容村貌提升等问题。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依托专业知识,因地制宜地提出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促进当地人居环境治理效能提升。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队成员调研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员先锋服务队”聚焦乡村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前往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镇陡山村开展社会实践。实践队结合当地实际,致力于运用城乡规划专业知识,探究乡村公共空间活化机制。为提高当地闲置空间的利用率,实践队通过实地勘测、走访调研的方式进行公共空间节点设计,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环境改造方案。
建筑与城市规划实践队成员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进行实地勘测
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地方发展
人文学院“推普”实践队赴贵州省册亨县开展语言文化系列服务活动。实践队发挥专业优势,不仅向当地中小学生讲解有关汉服、诗词、太极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还开设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普通话等系列语言文化课程,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人文学院实践队成员向小学生讲授语言文化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桑间问道,蚕业兴农”实践队前往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就蚕桑产业的家庭养殖状况展开调查。实践队亲身体验了桑蚕“养-摘-喂”的全过程,并利用专业知识,协助村民优化养蚕技术,还走入当地农产品品牌直播基地,帮助农民在直播间售卖芒果等当地特色水果。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队成员开展电商直播助农
据悉,本次获批立项的30支队伍还聚焦社会治理、基层教育、产业转型、文化保护等主题开展了社会实践。以项目资助形式推动社会实践,是华中科技大学助力思政教学从“理论思政”向“实践思政”创新性转化,进而实现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相统一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教研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对实践案例素材的整理,推动各类实践素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在对“身边事”的观察中理解“国家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建宏 张锐 通讯员 颜欣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