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双脚筑梦 无翼飞翔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双脚筑梦 无翼飞翔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7-05 11:06

  “当我们想‘躺平’的时候,当生活被烦恼和焦虑填满的时候,一定要听听这个广播剧。”前几天,在湖北民族大学举行的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原型人物事迹宣讲暨互动交流会上,该校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毕曼深有感触地说。

挖地

(陈兹方用脚种地)

  《没有翅膀的飞翔》改编自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好人获得者陈兹方的真实故事。陈兹方1989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天生没有双臂,9个月大时父亲去世。小时候的陈兹方,总希望有一天早晨醒来时能长出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灵巧的双臂。渐渐绝望的他,开始用脚练习吃饭、解手、写字、做饭、除草、缝衣……以及一切别人可以用手完成的事情。

洗衣

(陈兹方用脚洗衣)

  “我就不信我不行。”在脱贫攻坚中,陈兹方开始创业。自己脱贫致富后,他开始带动周边群众一起闯市场。陈兹方说:“一直都是别人帮助我,我也要尽我所能帮助别人,自己富了,也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富。”如今,他的直播平台拥有100多万粉丝,上千万阅读量。带动了周边270户、500多人增收致富。他还前往周边县市以及重庆、湖南等地,帮助果农销售柑橘、雪梨。“一想到这辈子还能帮别人干点事,我就浑身热血沸腾。”他说。

  在巴东县,陈兹方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他主动加入巴东县扶贫办组织的乡村巡回宣讲队,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传授创业经验。为了给乡亲们带货,陈兹方独立策划,用双脚拍摄、剪辑、制作短视频,单条最高点击量达5000多万,最高点赞量120万。

剪辑视频

(陈兹方用脚剪辑视频)

  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讲述了以陈兹方为原型的主人公陈智勇自立自强、不等不靠,用双脚创业、开办农业互助商社,成为乡民创业引路人,带领乡亲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故事。陈智勇的成长经历从一个人的奋斗到与乡民共同奋斗,从一个人的富裕到一群人的共同富裕,他的人生价值在奋斗中得到升华。

  “这个娃和其他的娃不一样,我看他和别人在一起玩,人家在前面跑,他就在后面追啊追啊,摔倒了爬起来再追,不服输,就是不服输啊!”广播剧里,村支书对没有双臂的陈智勇的评价让阿妈开始重新看待自己的孩子,从“我来帮你”转变为“信你能行”。

在中央民族大学宣讲

(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专家研讨会暨宣讲活动现场)

  主创人员关注陈兹方的成长历程和命运变化,历时20年。主人公陈智勇的事迹反映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努力,更是一群人的奋斗。先天无臂的陈智勇,通过网络把村子和世界连接起来。他自己开网店,靠诚信顺利脱贫,进而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陈智勇虽然没有翅膀但他成了领头雁,“飞”起来的他,带领乡亲们增产增收、群雁高飞。

  故事开头阿妈为了鼓励陈智勇,给他戴上了父亲生前用核桃雕刻的挂件,希望他不畏艰难、勇敢向前。结尾,女儿出生时陈智勇又将这个挂件传给了女儿,小小的挂件首尾呼应、寓意对奋斗精神的赓续传承。

  剧中的文化元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经过精心组合,不仅勾勒出美好的山村意境,而且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作曲于祥国对土家族音乐进行深入挖掘,吸取其精华用于创作。主创人员走进当地少数民族村寨,收录非遗传承人清唱的山民歌供演员学唱。极具地方特色的背景音乐不仅丰满鲜活地塑造了人物性格,更从戏剧冲突的起承转合、人物情感的深度挖掘、时空场域的意象化营造等层面,带给听众心灵契合的情感共鸣。

  该剧于2023年11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首播,随后在天津、江苏、湖南等16个省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播出,并在众多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自今年5月以来,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出品单位相关负责人、主创人员,以及主人公原型人物、全国劳模陈兹方,走进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高校,通过听广播剧、看视频短片、剧中原型人物事迹宣讲,故事分享、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送广播剧进校园。

  “残缺也可以造就美,平凡也可以创造奇迹,永远不要小瞧信念的力量。没有双臂的陈兹方,不仅突破身体限制,闯荡出了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名堂,还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奉献正能量,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具有标杆意义的符号。”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覃行深受触动。

  “很震撼!”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视障大学生马义宁说,陈兹方在没有双臂的情况下不但能做到独立生活,而且还带动村民致富,给我以很大激励。我将以陈兹方为榜样,努力奋进,毕业后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在《没有翅膀的飞翔》专家研讨会上对剧中呈现的人性光辉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剧中通过社会对残疾人的尊重,残疾人自立自强,同健全人互补生辉,充分展现了国家的高度文明,对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是一种激励。(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 张锐 通讯员 刘欣然)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昆明:东风坝开合浮桥正式对市民开放

  • 美国联邦政府再“停摆”的首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