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心血管疾病手术治疗对人工血管的需求巨大,而原材料和技术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为解决这一长期制约我国心血管手术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外科师生团队携手材料学等工科领域的专业团队,成功开发出完全国产化的高性能人工血管,预计2025年进入临床试验。近日,这一世界首创的技术荣获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据悉,团队历经三年的深入研究与实验验证,创新改良了编织技术、纤维材料技术、涂层技术等三项核心技术,进而开发出高通过率的人工血管。动物实验数据表明,该人工血管生物活性良好,接近人体血管,三个月血管通畅率高,性能远超其他国外同类产品。
“在临床中,有时候一个晚上会来5个主动脉夹层的急诊病人,均需要人工血管做手术,但我们手里可能只有一根。”同济医院心外科的医生们和学生们深知人工血管供应短缺对患者救治带来的严重影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他们萌生了自主研发国产人工血管的想法。
同济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程才团队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与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紧密合作,在武汉纺织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杨红军,同济医院副主任医师胡敏、副主任医师陈军、副主任医师李师亮的悉心指导下,同济医院第二临床学院的硕士张小雪、博士马先桃、本科生周湘艳,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生闫友科、英商本科生张语轩等20余名成员,共同组成了研发团队。
团队成员们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在编织与结构、涂层技术和药物装载系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逐一攻克了术中渗血、血管变形、排斥反应强烈、血栓堵塞血管等技术难题。截止到目前,获技术专利9项,发表相关论文8篇。
程才介绍,人工血管有望在未来实现全链条的国产替代,为我国数以千万计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 李韵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