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职汇”艺术专场双选会举行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职汇”艺术专场双选会举行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4-28 09:33

  4月2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2024届优秀毕业作品展开幕式暨“文澜职汇”艺术专场双选会举行。

  “绘光·拾影”作品展收录了电影学和动画两个专业共78部优秀作品,包括动画短片、三维模型设计、概念设计、插画、绘本、动漫衍生品、优秀艺术短片等。展会聚焦一个主题,即以2024届毕业生为主题;凝聚两种表达,在展示毕业生优秀作品的同时,为学校和企业、学生和企业间提供了更直接、高效的交流平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狮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学院不断探索艺术发展路径,实现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办学思路,勉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创新,加强对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科学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创新发展艺术的新质生产力,积极投身到文化强国的建设之中。他强调,同学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同时,也要牢记文化传播的使命,用中国故事影响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他代表学校对到场企业表示感谢,希望此次双选会充分释放活力,实现高质量的供需对接,欢迎大家常来校开展合作交流、招才选才。

  中韩新媒体学院韩方院长金荣奇表示,在毕业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同学们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和无限的创意,用自己的作品告诉世界,新媒体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艺术的表达。在未来新媒体行业蓬勃发展趋势下,希望同学们保持热情、创新并且不懈耕耘,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中韩新媒体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赵博雅说,学院以艺术学学科建设为根基,围绕影视动画的生产、制作与传播,不断完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此次毕业作品展,是学院影视艺术教育成果的丰硕展现,体现了同学们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丰富洞察与创造想象,也体现了大学四年时间,大家所掌握的艺术技巧和创意能力。

  中韩新媒体学院党委书记于方在讲话中特别感谢中韩新媒体学院中韩双方的每一位老师,他们的悉心指导和培养,让同学们学习了丰富的知识、开拓了宽广的视野,得到了充分的实践锻炼,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希望2024届的毕业生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奋发有为的姿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进入颁奖环节,中韩新媒体学院副院长董玉芝宣布了本次优秀毕业作品展的获奖名单。

  《水中生活》《弹珠》《三点五十五分》《结束是开始的倒计时》《春江水,一舸归》《五方杂处》《碎玉》《风乍起》《高楼万丈深》《非遗·上党梆子》获得电影类优秀奖。学校教务部副部长郝新春,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贾晓、张艳芸为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翻越田埂:中国新农业的科技之旅》《戏影人间》《木漏阳日》《Silence Is Gold》《记忆星河》《七月半》《种子升维计划》《忆》《Chance》《及时止损》获得动漫类优秀奖。中韩新媒体学院韩方院长金荣奇、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赵博雅为获奖代表颁奖。

  学校团委书记黄小妹、中韩新媒体学院党委书记于方为获得最佳创意奖的《伊甸园》《千禧》两部作品颁奖;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前哨、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温习为《月下独酌》《寒带鸟类》颁发最佳视觉效果奖。

  学校党委副书记陈狮为获得最佳影片奖的三维动画作品《DEEP SPACE》(深空)和电影作品《小满》两部作品颁发了荣誉证书。

  “文澜职汇”艺术专场双选会由中韩新媒体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明主持。石上居、虚石视效、奇天AI等企业的代表依次开展宣讲。双选会现场火热,同学们纷纷将自己的毕业作品呈现给到场企业,学生和企业双方就招聘岗位、发展空间、薪资福利等问题面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

  据悉,中韩新媒体学院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整合校企资源,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拓宽就业渠道,搭建高效精准的就业直通车,精细化开展就业服务和指导,为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 黄祯辉 袁迪)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