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20-22日,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八届国际知识组织大会在武汉召开。
武汉大学副校长唐其柱指出,知识组织能够提炼与序化知识,有助于提高社会韧性和应对不确定性。武汉大学致力构建跨越国家和学科边界的学习研究社区,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知识组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知识组织促进创新、合作和集体韧性,推动全球复苏、增长和发展进程。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费成表示,知识组织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核心竞争力,经历了从早期的分类和排序,到数字环境下的语义化组织与关联,再到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化组织与推荐的发展历程。知识组织有助于将非结构化、多模态信息转化为有序的知识,为大型语言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基础知识。持续创新的知识组织解决方案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最终增强社会韧性。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陆伟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极大地提升了知识组织的效率,但其自身的可解释性、知识准确性和隐性偏见等问题,也给知识组织社区带来了挑战,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打造更先进的知识组织研究社区,以集体韧性造福人类知识的积累与利用。
在主旨报告环节,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比尔格·荷兰德指出,在危机时期,人类社会依赖应对新挑战的新兴知识组织架构和定期更新的既有知识组织架构。以维基百科、谷歌、ChatGPT等为例,他阐述了面向公众与专业人士的通用结构与领域结构,辨析了文档检索与信息检索、自然语言与受控词汇、最佳匹配与精准匹配、科学哲学等知识组织系统的理论问题。
国际知识组织学会(ISKO)主席蒂亚戈·恩里克·布拉加托·巴罗斯表示,知识组织侧重于信息的系统分类和结构化,以便于检索和使用,而知识管理的范围更广阔,涉及创建、共享、使用和管理组织的知识和信息过程。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彼此互补,相互依赖。
南京大学教授苏新宁指出,传统知识组织的理论与方法在当前和未来的智能技术应用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它将促进信息管理的智能化应用更加精准和可靠。他呼吁,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学者在坚守和拓展的研究与应用中,要加强传统知识组织方法的创新和深度应用。
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从疫情的演化阶段、国家的收入水平、国家的政治分权程度等方面,探讨了政府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何应对全球新发感染。他指出,应重视非药物干预措施选择的恰当性,增强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均衡组合运用,建立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加强非药物干预措施全球数据库与标准化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晓英指出,知识组织与展示可助力文化遗产知识的整合与梳理,赋能文化遗产知识的揭示和呈现,促进专业人士对文化遗产知识的创新发现,推动公众的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指出,大模型需要知识组织来保障可控性与可用性,知识服务需要知识组织来提高可解释性与可溯源性。他还分享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知识组织实践。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初景利指出,预印本平台是开放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采集、存储、分类、分享与利用机制,形成了全新的学术交流社区。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旨在构建学者自治、规范可靠、开放共享的科研论文交流体系,致力建设国家级的预印本交流平台。
阿里巴巴资深算法专家孙常龙回顾了从语义网络和本体论到链接数据和知识图谱的不同时期知识图谱的概念演进,介绍了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大模型背景下知识图谱的新机遇以及阿里巴巴在司法领域的探索与尝试。
在圆桌论坛环节,各位专家深入探讨了知识组织和信息资源管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发挥的关键作用、知识组织和信息资源管理学中受大型语言模型影响最大的领域等。
据悉,国际知识组织大会是全球知识组织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学术盛会。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信息资源管理、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贺超城、陈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