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命的接力:72岁渐冻症患者离世后捐赠器官、遗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生命的接力:72岁渐冻症患者离世后捐赠器官、遗体

来源:光明日报2024-03-07 10:18

  “她就想着如果我的器官有用,能够给别人带来希望,那就最好了。”梁光祥清楚地记得妻子夏光禄曾对他说的话。

  3月4日下午,72岁的渐冻症患者夏光禄告别了这个世界,根据其生前意愿,捐出肝脏、肾脏、眼角膜等器官,遗体捐献给武汉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

  医生们向夏光禄的遗体鞠躬默哀

  2018年,夏光禄确诊渐冻症,“最初发现她的手萎缩,拇指关节不得劲。在成都看病,当成风湿治疗,没效果。又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做检查,确定是渐冻症。医生告诉我这个病目前没有办法治疗,我就晓得了是绝症。”回忆起五六年前的经历,梁光祥的语速放缓了些,老花镜总是往下掉,他也没有伸手去扶,只是偶尔拿起面前的武汉市遗体组织捐赠交接协议书,整理整理再放下。

  夏光禄是成都人,之前她和老伴梁光祥一直在忙着帮独生女儿带外孙,老两口感情很好,川渝的夏季高温难耐,贵州威宁凉爽宜人。“我们还去贵州好几个市考察过,威宁很宜居。”每年夏天,他们都会去威宁住上一段时间。

  梁光祥和夏光禄

  患上渐冻症后,夏光禄也同样积极面对,“我们在好多地方看过病,买好多药吃,都解决不了问题。怨天尤人没用,还是要接受现实,好好活着,尽可能享受生活。” 梁光祥尊重妻子的想法,怕女儿担心,选择了隐瞒,直到2023年病情加重,女儿才得知实情。

  “一开始她还可以自己走动,病情恶化之后我就给她买了个轮椅,推她出去晒太阳,去年9月底还能走个15米,但是到10月初就完全走不动了,我要抱她上下轮椅。”梁光祥的眼角泛起了泪花。

  有一天妻子跟他说,遗体捐献对医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在病友群里了解到有人一直在做渐冻症的相关研究,她也想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在去世后把能用的器官和遗体捐献出来。

  梁光祥没有过多犹豫就应了下来,作为丈夫,他深知妻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去红十字会做了登记,想着一定要完成她的心愿。”梁光祥说。

  “她以前是小学老师,我们在一起可是因为缘分。第一次见面我穿得很朴素,膝盖都是破的,她也愿意和我接触。后来我们一起做生意,一直到2009年大外孙女出生。”想起两人的初见,梁光祥正了正帽檐,脸上也有了笑。结婚45年,两人的相识相知仍历历在目。

  2月27日,夏光禄的病情再次恶化,“原来她咳痰还咳得出来,还能喊一声痛,27号她就喊不出来了,躺在床上说不出话来。”夏光禄被送进了建始县中医院ICU进行抢救,后被转运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3月4日,经全力抢救无效,遵循其生前意愿,捐赠的器官将为5人带去希望与光明。

  “生命的接力。”夏光禄的小外孙今年上二年级,稚气的童声念出了“遗体器官捐献手册”上的字样。他说:“我知道,外婆是一个英雄。”

  渐冻症是一种持续进展、不可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部分病人平均生存期只有2到5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梅斌介绍:“在中国,渐冻症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二点七左右,被称为‘五大绝症之首’。早期症状主要表现在运动后乏力、肌肉跳动、肌肉萎缩等。”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器官捐献与获取组织(OPO)常务副主任周威表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的器官捐赠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年满18周岁以上、有器官捐献意愿的公民,可以通过线上微信公众号、官网进行注册,也可以前往当地红十字会进行现场登记。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张锐 通讯员刘欣然、王梓楠)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张锐 通讯员刘欣然、王梓楠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群

  • 全新庐山站正式建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为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相关国家的1300名中医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共促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承。
2024-12-10 09:56
12月6日至8日,以这座小城命名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吸引了包括120位国内外院士、59位大学校长在内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齐聚一堂。
2024-12-09 10:11
数据要素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应用深度持续深化,不知不觉间,数据要素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2024-12-09 10:10
华龙洞遗址于1988年被发现,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2024-12-09 10:08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新版路线图认为,CCUS技术将不只是大规模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
2024-12-09 10:02
随着504比特真机即将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对外服务,该平台将实现算力规模和算力类型双重升级。“面向未来,我们将加快推动量子计算实用化和商用化进程,为这一颠覆性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2024-12-09 09:57
“中华环保联合会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目标、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搭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室主任姚瑞华说,接下来,我们还应加强科技支撑,提高认识海洋、保护海洋能力。
2024-12-09 09:58
目前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保险产品较少,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进行相关专属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探索。
2024-12-06 10:18
新昌县副县长王丽英介绍,当地引导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蓝海,同时招引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抢先发力机器人产业链,新兴产业“生根发芽”,近两年研发费用达12亿元。
2024-12-06 10:17
“大雪节气时,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2024-12-06 10:17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如何克服这一普遍性难题?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应用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通过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2024-12-06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