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她就想着如果我的器官有用,能够给别人带来希望,那就最好了。”梁光祥清楚地记得妻子夏光禄曾对他说的话。
3月4日下午,72岁的渐冻症患者夏光禄告别了这个世界,根据其生前意愿,捐出肝脏、肾脏、眼角膜等器官,遗体捐献给武汉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
医生们向夏光禄的遗体鞠躬默哀
2018年,夏光禄确诊渐冻症,“最初发现她的手萎缩,拇指关节不得劲。在成都看病,当成风湿治疗,没效果。又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做检查,确定是渐冻症。医生告诉我这个病目前没有办法治疗,我就晓得了是绝症。”回忆起五六年前的经历,梁光祥的语速放缓了些,老花镜总是往下掉,他也没有伸手去扶,只是偶尔拿起面前的武汉市遗体组织捐赠交接协议书,整理整理再放下。
夏光禄是成都人,之前她和老伴梁光祥一直在忙着帮独生女儿带外孙,老两口感情很好,川渝的夏季高温难耐,贵州威宁凉爽宜人。“我们还去贵州好几个市考察过,威宁很宜居。”每年夏天,他们都会去威宁住上一段时间。
梁光祥和夏光禄
患上渐冻症后,夏光禄也同样积极面对,“我们在好多地方看过病,买好多药吃,都解决不了问题。怨天尤人没用,还是要接受现实,好好活着,尽可能享受生活。” 梁光祥尊重妻子的想法,怕女儿担心,选择了隐瞒,直到2023年病情加重,女儿才得知实情。
“一开始她还可以自己走动,病情恶化之后我就给她买了个轮椅,推她出去晒太阳,去年9月底还能走个15米,但是到10月初就完全走不动了,我要抱她上下轮椅。”梁光祥的眼角泛起了泪花。
有一天妻子跟他说,遗体捐献对医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在病友群里了解到有人一直在做渐冻症的相关研究,她也想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在去世后把能用的器官和遗体捐献出来。
梁光祥没有过多犹豫就应了下来,作为丈夫,他深知妻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去红十字会做了登记,想着一定要完成她的心愿。”梁光祥说。
“她以前是小学老师,我们在一起可是因为缘分。第一次见面我穿得很朴素,膝盖都是破的,她也愿意和我接触。后来我们一起做生意,一直到2009年大外孙女出生。”想起两人的初见,梁光祥正了正帽檐,脸上也有了笑。结婚45年,两人的相识相知仍历历在目。
2月27日,夏光禄的病情再次恶化,“原来她咳痰还咳得出来,还能喊一声痛,27号她就喊不出来了,躺在床上说不出话来。”夏光禄被送进了建始县中医院ICU进行抢救,后被转运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3月4日,经全力抢救无效,遵循其生前意愿,捐赠的器官将为5人带去希望与光明。
“生命的接力。”夏光禄的小外孙今年上二年级,稚气的童声念出了“遗体器官捐献手册”上的字样。他说:“我知道,外婆是一个英雄。”
渐冻症是一种持续进展、不可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部分病人平均生存期只有2到5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梅斌介绍:“在中国,渐冻症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二点七左右,被称为‘五大绝症之首’。早期症状主要表现在运动后乏力、肌肉跳动、肌肉萎缩等。”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器官捐献与获取组织(OPO)常务副主任周威表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的器官捐赠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年满18周岁以上、有器官捐献意愿的公民,可以通过线上微信公众号、官网进行注册,也可以前往当地红十字会进行现场登记。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张锐 通讯员刘欣然、王梓楠)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张锐 通讯员刘欣然、王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