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人文社科类高校如何做好有组织科研?12月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下简称“中南大”)举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共话“共同富裕”圆桌论坛。该校5位专家从各自研究的课题出发,探讨“共同富裕”的内涵、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并就“共同富裕”课题签订联合攻关协议,旨在哲学社科领域探索有组织科研之道。
据介绍,202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和《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两份文件,提出高校有组织科研并做出原则性规定。但政策具体如何落地,各高校都在探索。近年来,中南大在国家社科基金领域表现突出,重大项目、年度项目、青年项目立项数稳居全国高校前列。
“在梳理我校重大项目立项时我们发现,一些项目虽然是从不同学科角度申报,但研究的主题存在相似情况,有关‘共同富裕’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就有5个,这在全国高校中很少见。”中南大副校长邹进文表示,“共同富裕”本身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课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单一学科角度的政策建议不利于共同富裕的整体推进,需要多学科共同发力。因此,该校把5个项目的首席专家召集起来,充分发挥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学科优势,多角度、多视野开展联合攻关研究,打造有组织科研试点,为国家和区域战略提供整合多学科,更有价值且更具操作性的资政建议。此举是中南大有组织科研的一种全新尝试和探索。
5位中南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分别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研究”首席专家、校长杨灿明教授,“后扶贫时代中国城乡相对贫困统计测度与治理机制研究”首席专家刘洪教授,“推进共同富裕的金融理论逻辑与有效机制研究”首席专家、科学研究部部长张金林教授,“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研究”首席专家、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张克中教授和“中国相对贫困的多维识别与协同治理研究”首席专家、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吴海涛教授。论坛上,5位专家结合所主持的课题,对“共同富裕”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5个课题同属‘共同富裕’的内涵,用该主题串起来最合适。”杨灿明说,5个课题各有侧重和特色,通过合理统筹、协同攻关、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规模效益的目的。
根据“共同富裕”课题联合攻关战略合作协议,5位专家将在后续课题研究全过程,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为依托,通过资源共享、紧密合作、协同攻关,力争产出更多高水平、标志性重大成果,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中南大”方案。
“人文社科类研究要讲究协同作战,要有‘大生产’开放式思维,过去个体户闭门造车的‘小生产作坊’式科研模式已过时。”杨灿明表示,通过学校有组织科研,希望各项目团队之间实现取长补短,进一步启迪智慧、开阔思路。
张金林介绍,近年来该校不断强化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推动重大科研项目持续发力,突出“大专家、大团队和大平台”示范引领作用,为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据悉,下一步,该校将不断深挖有组织科研的创新实践路径,持续开展好有组织科研系列活动,尝试在校内学科、校际、国际开展有组织科研,有效推动学校科研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卓张鹏 王胜 刘二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