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湖北宣恩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湖北宣恩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12-03 20:14

  仙山贡水,浪漫宣恩。湖北宣恩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土家、苗、侗等13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5.6%。全省三个侗族乡,宣恩有两个。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侗族的祖先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宣恩汲取精神滋养,赓续侗乡文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多要素保护遗产,唤醒侗族文化符号

  长期以来,宣恩统筹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整合“政企银”资源,投入10.6亿元用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在侗乡,自古以来便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宣恩对两个侗族乡3个特色村寨,5个传统村落,7处侗族特色文保单位,完成修缮、消防、安防、防雷工程,保留少数民族传统村寨格局,延续传统村落历史风貌,唤醒了沉寂的侗族文化遗产。

  宣恩做足挖掘非遗资源大文章。收集记录非遗重点项目,整理文字100多万字,图片1万余张,搜集民间作品70余万字,汇编出版《宣恩县侗族概况》等300余万字相关书籍,完成了“干龙船”“六月六尝新节”等侗族非遗资料的抢救性记录;拥有2项国家级、12项省级、37项州级、8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1人,成为湖北省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传承示范基地。

  多民族文化交融,非遗“活态”传承同频共振

  如今的宣恩,土家、苗、侗、汉等多民族交错杂居,情感从心手相牵到血脉相连,文化从交流碰撞到兼收并蓄,从“各美其美”达成了“美美与共”的认同和认知。

  宣恩为侗族等民族文化营造“宜居环境”,率先在恩施州成立综合性非遗传习所,集10余项土苗侗非遗项目为一体。建成非遗展示馆、民俗文化展示馆、非遗传习基地、传习馆(所)、传统工艺振兴示范基地、传统工艺工作站31个。出台非遗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民间艺术大师津补贴发放规定等,把传承人纳入“贡水人才”队伍,成立人才工作室,给予传承人激励保障,强化保护传承的“底气”。

  宣恩让非遗传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焕发活力。成立以土苗侗非遗传承人为核心的志愿服务队,年均展演200余场次,吸引观众超60余万人次,开展非遗“六进”活动480余场次。志愿服务队荣获2022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人气奖;队长罗义杰获选2021年“圆梦工程”全国优秀志愿者。

  多维度文旅融合,带火侗乡“浪漫经济”

  宣恩找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丰富文化供给,融入百姓生活,侗族等民族文化线下线上活动持续升温,激扬的文明新活力推进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古老与流行交融互动,人们看到了文化传承发展的广阔前景。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宣恩守正创新,以文化城,用文化软实力扮靓城市新颜值。秉承“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理念,以土苗侗风情为文化底蕴,宣恩建成湖北省唯一一个以县城核心区域为支撑的国家AAAA级景区,深挖传统习俗和节庆文化,结合现代流行元素,把仙山贡水旅游区打造成“浪漫宣恩”的亮眼名片、民族民俗文化集中展示的前沿阵地。

  乘坐“龙游贡水”,感受侗族拦门酒,跳起土家摆手舞......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的仙山贡水旅游区,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县接待游客35.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044万元,同比增加74.48%、99.94%。

  一城浪漫激发体验游、研学游、村寨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宣恩依托晓关侗族乡野椒园村杨氏、张氏侗寨的古家训,挖掘“清廉”文化因素,打造成为湖北省、恩施州家风家教实践基地。通过建成“九佬十八匠”工艺坊等侗族标志性建筑,借助“合拢宴”等侗族传统节庆活动,该乡年接纳游客超3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亿元。

  2022年5月,长潭河侗族乡“萨玛长潭研学营地”挂牌成立。采制茶、扎染、制作吊脚楼等研学课程,为土苗侗非遗“活态”传承添砖加瓦,还让当地侗族群众“吃上旅游饭”。2022年以来,该乡接待学生及家长4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0余万元,新增农家乐、民宿20余家,带动百余人参与研学产业。

  侗族文化在传承与反哺中生生不息,土苗侗汉等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仙山贡水绿脉、多民族融合文脉,持续共生发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柳昆辰、李明然)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