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旅游 | 湖北黄冈:发展全域大文旅 建设文旅大名城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旅游 | 湖北黄冈:发展全域大文旅 建设文旅大名城

来源:文旅中国2023-04-01 16:42

  文旅中国 涂宝峰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黄冈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黄冈市委、市政府作出发展全域大文旅的重大决策,提出建成武汉都市圈文旅名城,打造文旅强市,建设全国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

  准确把握黄冈市发展全域大文旅总体要求

  根据全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一湾区、双枢纽、多节点”市域空间格局,黄冈市发展全域大文旅总体要求是对内整合、对外开放、内外兼修、强势出圈。“对内整合”是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整合文旅品牌、线路、客源配套等要素,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资源整合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文化内涵更好地融进旅游业,赋能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形成新增长点和增长极。“对外开放”是坚持文化艺术交流、文旅市场、文旅产业投融资等领域的全方位开放,引入先进运营理念,盘活资源资产,推进武汉都市圈、东坡联盟城市、长江经济带、鄂豫皖大别山等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加强与花湖机场、高铁直达城市交流合作,面向全国大市场,实现更广范围、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发。“内外兼修”是对内强品牌、对外树形象,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目标任务项目化、具体化,开发更多高质量文化旅游产品,构建现代文旅产业发展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宣传营销,将黄冈文化旅游品牌传播出去,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强势出圈”是坚持突破思维,加快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产品提档升级、业态丰富多元、品牌影响提升,打造文旅强市,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黄冈样板,在全国文旅行业强势出圈。

  准确把握黄冈市发展全域大文旅目标任务

  黄冈市发展全域大文旅目标任务分为“一、三、五”三个阶段。“一”是一年成势,发展全域大文旅的思路更加清晰,“一心、两圈、多点”总体布局基本完成,东坡庙会品牌持续擦亮,东坡文化旅游区建设加快推进,主城区古城特色文化风貌初步显现,文旅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明显提升,实现5A级旅游景区破“零”,全市接待游客4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8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三”是三年倍增,到2025年末,全域大文旅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业态融合日渐深入,产品供给创新提质,服务品质稳步升级,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品牌形象日益彰显,接待游客超过6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成为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五”是五年大发展,2027年接待游客8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00亿元,武汉都市圈文旅名城地位更加凸显,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准确把握黄冈市发展全域大文旅空间布局

  黄冈市发展全域大文旅,按照“一心、两圈、多点”进行布局。“一心”是将“江北湾区”打造成为黄冈人流、物流集散中心,不断引入信息流、资金流,建设成为黄冈全域大文旅的核心区。“两圈”是打造以麻城为枢纽的大别山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圈、以黄梅为枢纽的长江文化旅游圈,通过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黄黄高铁两大动脉串联起丰富的高速路网结构,发挥两大交通轴的带动和集聚功能,形成发展集群。“多点”是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凸显特色,结合发展定位,打造一批特色文旅品牌,形成“一县一品”,形成黄冈全域大文旅发展格局,重点打造团风县牛车河旅游度假区、红安县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麻城市龟峰山5A级旅游景区、罗田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英山县文旅康养核心区、浠水县华中杂技马戏演艺聚集区、蕲春县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武穴市西游文化旅游区、黄梅县非遗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

  准确把握黄冈市发展全域大文旅基本路径

  黄冈市发展全域大文旅基本路径是,围绕一个目标、统筹两件大事,推进三大突破,夯实四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

  一个目标是建设武汉都市圈文旅名城。黄冈市文化旅游在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建设中有先天优势,市委、市政府将文旅名城作为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三城”之一,将文旅工作作为市委常委牵头负责的九大重点工作之一,对文旅发展赋予重任、寄予厚望。

  两件大事是统筹文旅发展和安全。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全域大文旅,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又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聚焦文化安全、景区安全、广电播出、市场安全等重点,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常态化开展专项治理,深入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安全等各类事故发生,坚决守住全域大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

  三大突破是5A级景区建设、市场影响力提升、重大文旅项目。大力推动麻城龟峰山景区5A创建,争取今年通过国家验收,推进红安黄麻起义纪念园通过国家5A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启动东坡文化旅游区、天堂寨景区、黄梅非遗文化旅游区等5A景区创建,形成梯次创建、梯度发展局面;坚持形象宣传与产品推广相结合,着力构建文旅宣传推广体系,建立联动宣传推广机制,整合运用宣传推广方式,创新传播宣传推广模式,努力搭建宣传推广平台,开展黄冈品牌塑造和形象宣传工作,引导文旅企业加大产品推广力度,不断提升黄冈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围绕打造“旗舰型”龙头项目,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市区按照“策划、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五位一体思路,加快东坡文化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各县市区按照总体布局和定位,谋划打造一批重点项目,以项目建设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大体系是文旅产业发展、文化保护传承、文旅公共服务和文旅市场监管。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推进建设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培育壮大文旅新业态,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推动文化遗产传下去、活起来,健全文物保护传承体系;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推动公共服务补短板、提效能,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培育、监管两手抓,推动文旅市场规范有序、繁荣发展,形成政策调节有效、市场监管到位、社会管理高效的现代文旅市场管理服务体系。

  六大工程是资源大整合、项目大建设、品牌大创建、市场大营销、质量大提升、人才大集聚。资源大整合上,推进“文化进景区”“文化成景区”,发挥文化事业单位的演艺人才优势,打造旅游演艺驻场演出,利用文物、文博场所发展旅游,举办主题文创设计、文创产品赛事活动,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支持文旅企业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开发旅游“套餐”,发行“旅游年卡”,逐步推行“零”门票,实现入园“零”门槛,提高住宿业服务水平,健全旅游交通体系,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强化“文旅+农业、商业、教育、康养、体育、工业”全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推动地标优品进景区,打造省内一流的研学旅行目的地,推出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打造体育旅游综合体,培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企业;推进全市“一盘棋”大整合,做实“一心、两圈、多点”布局,加强文化旅游合作交流,实现跨地区整合。

  项目大建设上,围绕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每个县(市、区)每年滚动谋划推进文旅项目20个左右,每年遴选一批重大项目申报纳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库,2023年完成文旅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力争近五年递增15%以上。市区重点推进东坡文化旅游区建设,推进东坡赤壁景区提档升级,沙街、文峰宝塔创建历史文化街区,谋划“东坡旅途”东坡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打造“苏东坡”音乐剧驻场演出,举办东坡诗词故事大会,开展东坡文化交流大会,建设永久会址,建设黄冈非遗馆和固定非遗展台。

  品牌大创建上,建立核心品牌矩阵,提炼黄冈文化核心内涵,更新城市形象品牌和宣传广告语,塑造统一的对外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建立县市区宣传子品牌体系,形成差异化发展、多点支撑的态势;建立活动品牌矩阵,打造东坡庙会活动总品牌,发展地方特色文旅节庆活动分品牌,重点培育各地方特色节庆活动品牌;建立产品品牌矩阵,支持红安县建设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罗田县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蕲春县通过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推动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等特色品牌。

  市场大营销上,实施形象推广战略,强化高端传播,强化市县联动,强化氛围营造,在央视黄金时段开展城市品牌形象宣传,集中推广黄冈城市形象,将城市形象品牌覆盖到文旅全行业、市内各领域的对外形象展示场合和环节,共同打造特色文旅形象;实施产品营销战略,各景区、旅行社按照产品特色,以武汉都市圈及周边城市为主要客源市场,与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合作开展营销,有针对性地引客入黄,主动对接宁波、武汉都市圈等城市疗养休闲客户群体,开展知名景区套票联动等活动,促进客源共享,市场互动。

  质量大提升上,按照行业标准,确定一批标准化示范单位进行试点,以标准化引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加快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文旅服务中的应用,提高线上预约便利度,提升服务效能,增强服务体验。综合运用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手段,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净化旅游消费环境,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整体提升。

  人才大集聚上,设立文化和旅游专家智库,加强全域大文旅发展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设立“名家工作室”,发挥行业内名家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和引进一批文旅产业的创新创业、经营管理、技能领军人才,培育文旅青年拔尖人才,在科研课题、项目经费、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支持;依托黄冈师范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立足实用性、针对性,开展“订单式”培养;每年举办产业发展、宣传营销、艺术创作、公共服务、非遗传承、导游讲解、服务技能等专题培训班,提高一线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作者:涂宝峰,系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