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徐明华所著的《情感传播:理论溯源与中国实践》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用一种具有理论体系的情感逻辑去解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类传播行为,以此探寻情感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
人们在互动中所使用的情感语言越相似,就越可能成功实现社会话语的沟通,由此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源自文化的期待。近年来,对“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吁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开始更在意个体的感受与生活质量,更认同情感对社会的重建作用,这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据介绍,此书不仅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追溯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创新,还着重研究当代中国的情感现象和情感问题,尝试建立符合中国发展的情感理论的基本框架。既是对主要理论系统式的总结,也是情感领域深入研究后的创造性展现。把这个研究领域因为措辞、研究方法、时代背景等不同因素造成而相互割裂的思想整合起来,通过细致的梳理和总结,让它们在应用研究中获得生命。
本书受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毓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张昆等学者联袂推荐。
张毓强认为,这本书及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全面的理论洞见,剖析人类传播行为的情感逻辑,让它们在当代研究中获得生命,是一部具有理论抱负和思想创建的研究作品。
史安斌表示,此书给我国国际传播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带来创新性的启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开掘自身的“情感市场”,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寻得传统文化与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在未来的研究趋势中,以情感驱动的范式变迁、战略创新、方法融合以及治理策略都将成为重要的研究增长点。这本书不仅在丰富的理论框架下勾勒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逻辑,而且着重关注当代中国的情感传播现象。为搭建符合中国发展的‘情感传播理论’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参照和未来的理论创见,极富开拓性价值。”张昆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夏静 通讯员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