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来源:大河网2025-10-22 18:23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激起了探索商代文明的涟漪,揭开了郑州商代遗址考古的序幕。

时光更迭70载,在考古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郑州商城的神秘面纱被逐步揭开,一座辉煌灿烂的早商王都展现在世人面前。

郑州商城是商王朝早期的巍峨都城,是解开夏商周历史谜团、探寻中华文明源流的“关键钥匙”,更是世界古代文明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年是郑州商城遗址考古发现70周年,让我们一起回望这座“最早的大邑商”重见天日的非凡历程。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惊世初现

一片陶,唤醒一座城

在韩维周的俯首一拾后,第一届全国考古训练班的工作人员迅速对二里岗展开发掘,揭示并确认了商代文化遗存的存在。经多年考古发掘,发现郑州商代遗址的范围极为广泛,东起凤凰台,西逾西沙口,北到花园路北段,南过二里岗,面积达25平方公里,遍布整个市区。

核心突破随之而来。1955年,以安金槐先生为代表的考古工作者在郑州中心区域首次确认了周长近7公里的内城城墙,通过对城墙的考古解剖,其先进的营造工艺、清晰的地层关系得以揭示,其建造年代被确定为商代二里岗时期。

这一阶段的重要发现远不止于此:郑州金水区紫荆山以北的制骨作坊(今金水区花园路南段)与铸铜作坊(今金水区花园路南段)遗址,铭功路制陶作坊遗址(今铭功路中段),揭示了早期手工业的繁荣图景;白家庄遗址(今城东路以东、金水河以南的部分区域)、人民公园商代遗存、杨庄墓葬区(今城东路以东、凤凰路以南的部分区域)等,勾勒出先民生活的不同侧面。尤为关键的是,这一时期发掘的牛肋骨刻辞,作为极为珍稀的早商文字史料,成为探寻商代甲骨文起源的宝贵线索。

初始阶段的考古发掘以二里岗遗址的发掘、城墙的发现以及手工业遗存的发现为核心,奠定了对郑州商城认知的基础。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殷墟之前的商文化空白,更为探索神秘的夏文化和先商文化打开了至关重要的窗口。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王都解密

宫阙巍峨与青铜重器

随着探索的深入,确立郑州商城为早商王都的证据链日益坚实。通过对城墙的考古解剖,考古学家在城墙底部发现了被城墙夯土叠压的更早期的文化层,从地层学上有力地证明了郑州商城是一座商代前期城址。

探寻的目光随即转向城内。在东北部的金水区东里路附近,考古工作者揭露了大面积宫殿建筑基址群。密集分布的早商时期夯土基址,使王都的核心功能区逐渐清晰。钻探工作进一步勾勒出宫殿区的大致范围,王权中枢的功能空间轮廓逐渐显现。

国之重器,震撼现世。1974年,在郑州商城西城墙北段外侧(今金水区张寨南街),一座青铜器窖藏坑惊艳世人,出土了通高100厘米、重86公斤的“杜岭一号方鼎”这一迄今发现的商代前期最大青铜器!其雄浑造型与精湛工艺,成为郑州跻身“中国八大古都”的核心物证。

1982年,在郑州商城东南城角外侧(今管城区原向阳食品厂),又发现了一座青铜器窖藏坑,此次发掘出土了包括大方鼎、大圆鼎、牛首尊在内的共计13件精美青铜礼器。

1996年南顺城街窖藏坑出土的4件方鼎及其他礼器,使郑州商城出土的青铜方鼎总数达到8件,进一步彰显了其王都气象。

主动研究阶段的关键发现还有:在郑州商城东北部(今金水区顺河路西段),在叠压二里岗文化遗存之上的战国文化层中,出土了大量表面戳印有“亳”字的陶豆,为探讨商都地望提供了文字线索。密集的夯土基址、祭祀坑、窖穴等,共同编织出王都的立体图景。

至此,以宏伟城墙为轮廓、巍峨宫殿为核心、青铜重器为实证、祭祀遗存为辅证,确立了郑州商城作为早商王都的辉煌地位。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格局拓展

多重城垣与水利智慧

考古视野持续扩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发现并确定了郑州商城外郭城的存在及其大致走向。通过城墙、护城河以及东侧广阔的湖面,外郭城将内城环抱其中,形成了多重城垣的恢弘结构,对后世中国城市结构的发展影响深远。

此阶段考古发掘工作多配合城市基建展开,成果斐然。对内城城墙的进一步解剖,深化了对商代筑城技术的理解。城市水利系统展现了先民卓越智慧:宫殿区附近的蓄水设施、输水管道、多口夯筑水井,揭示了先民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

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确认郑州商城为早商时期的关键核心遗址,它上承二里头,下启殷墟,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壮阔画卷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中原篇章。

这一时期,成功发现并确定了郑州商城外郭城的存在及其大致走向。重要发现接踵而至,大批研究成果涌现,为深入解读商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都新识

科技赋能下的认知飞跃

进入新时代,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商都历史文化区的建设为考古工作注入强劲动力。多学科融合与科技手段的应用,开启了研究范式的革新,推动认知迈向新高度。都城布局、宏大水系、手工业、祭祀、墓葬、文字等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科技考古成果丰硕,不断刷新着我们对这座“最早的大邑商”的功能与布局的理解。

近年来,内城南部的发掘亮点纷呈:其中书院街贵族墓地位于内城东南,其清晰的兆域布局,对它的发掘首次系统揭示了商代前期的丧葬礼制,为中国陵园制度溯源提供了坚实的考古物证。内城东南部揭露的总长540米、深4米的人工沟渠群,规模堪称商代早期之最。作为城市的基底,其对整个都城的运转、城市活力的塑造以及城市手工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得以清晰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70载筚路蓝缕,一代代考古人俯首大地,一代代文博人孜孜以求,终使这座沉睡三千余年的商代王都展现于世人面前。

从与一片陶的邂逅,到延绵的高大城垣、当时先进的手工业区、具有重要礼仪性质的祭祀区,再到贵族墓地的礼制密码、纵横地下的恢弘水网……70年的发掘、保护、研究与传承,揭开的不仅是一座王都的神秘面纱,更是中华文明主根主脉生生不息的壮阔史诗。站在依然屹立的商代城垣上眺望,3600年前的城市核心与今日郑州中心城区完美重合——这无疑是世界上持续最久的城市中心遗址之一。

当孩童在遗址公园奔跑嬉戏,当游客在博物院悠然漫步并与展柜中的器物展开跨时空的对话,“最早的大邑商”正以鲜活之姿续写着永不落幕的华夏传奇。

手铲释天书,光影溯亳都。古老与现代,在此刻深情对话。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走进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 天津:秋收时节农事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研和产业像“两张皮”,中间缺了能把成果“送上门”的人。
2025-10-22 10:17
由美国斯坦福医学院、英国莫菲尔德眼科医院、德国波恩大学等多家国际科研机构组成的团队,开发出一款视网膜下无线微芯片,成功帮助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了视力。
2025-10-22 10:15
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位于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219室的杨振宁书屋日前正式开放,与其同步启用的杨振宁档案资料库专题网站也面向全球上线发布。
2025-10-22 10:09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含利福特尼唑的三联方案,让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望重新回归更简便的三联方案时代,为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2025-10-22 10:06
10月21日,在上海淀山湖畔举办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发布获奖名单。
2025-10-22 10:04
10月20日,记者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联合广东省科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日前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发现了一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地质遗迹——金林陨石坑。
2025-10-21 09:49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Grace Hendricks和同事证明,一种mRNA版本的新冠纳米颗粒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是标准mRNA疫苗的28倍。
2025-10-21 09:42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办“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研制总结暨未来科学规划研讨会。”
2025-10-21 09:39
单日就可最多烘干稻谷5000吨。
2025-10-21 09:28
农业农村部20日宣布,从当前开始到冬至(12月21日),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
2025-10-21 09:24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