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南“三秋”生产迎“雨考” 多重保障护丰收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河南“三秋”生产迎“雨考” 多重保障护丰收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2025-09-26 16:04

  9月24日,河南在历经多日连绵阴雨之后,终于迎来久违的晴天。然而,气象预报显示未来仍有分散性降雨,叠加此前多轮降水,给正处于关键期的“三秋”生产带来持续考验。

  作为“中原粮仓”,如何应对这场“雨考”?河南精准施策、多点发力,以农机调度为核心抢收减损,靠科技服务下沉破解种管难题,用充足仓容与资金托底保障收购。多维度举措并行,确保当地“三秋”生产有序推进,全力守护秋粮丰收与粮仓安全。

平顶山汝州市田间,玉米收割机正在农田里作业。宋乐义摄

  农机保障:投入400万台套农机具 力保秋粮归仓

  “62岁了,种了一辈子地,知道这雨既是‘及时雨’也是‘拦路虎’。”近日,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伍连村村民程丛甫,踩着雨后略有些泥泞的田埂查看玉米成熟情况,“大雨缓解了旱情,从现在看,秋收后种麦都不用再浇地了,可要是雨下得勤,玉米收晚了容易霉变。就盼着天气预报里说的‘晴天窗口’,一到时候就赶紧雇收割机下地。”

  河南省气象局数据显示,9月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达212毫米,较常年偏多2.4倍,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黄河以南部分地区在9月22日至23日遭遇中到大雨、局部暴雨,26日至28日又有分散性降水。尽管降雨缓解了前期干旱,让玉米、大豆等秋作物灌浆有了水分保障,但也导致局部地区土壤偏湿,病虫害风险随之上升。

  如何降低阴雨天气对“三秋”的影响?“精准调度农机是抢收关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农业农村部门已提前制定“三秋”工作方案,正有序做好农机准备。“三秋”期间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400万台套以上,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5万台、收获机7700台、播种机1.8万台。

  各地将成立“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专班,落实领导分包责任制,统筹协调油料供应、机具调度、机手培训、安全生产等环节,确保各类农机具满足生产需求。

  为应对突发情况,河南还组建了742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和832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一旦田间出现积水,服务队会立即调集排涝机具清沟排水,并为机械作业开辟通道。对倒伏地块将通过加装扶禾装置、低速收割等方式减少损失,严重倒伏地块则组织人工抢收。

汝州市喜耕田合作社

平顶山汝州市喜耕田合作社院内,大型烘干设备正在满负荷运转。宋乐义摄

  而在烘干环节,各地检修保养烘干设备,确保“能开尽开”,同时推广玉米站秆晾晒、果穗装笼晾晒、花生倒立晾晒等实用方法,降低霉变风险。

  科技护航:田间送服务 破解“三秋”种管难题

  “这黄瓜长势不错,不过得赶紧通风,连阴雨会导致湿度骤增,且光照不足,可能引发病虫害!”9月16日,省级科技特派员张春辉站在商丘市睢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蔬菜基地的大棚里,一边给基地负责人指认病害隐患,一边讲解防治办法。当天,他和县级科技特派员刘海良、闫颖捷一起,深入农业示范园,实地指导排水作业、排查病害隐患,为农户送去及时的技术服务。

商丘市睢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蔬菜基地里,科技特派员与基地负责人沟通。睢县科技局供图

商丘市睢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蔬菜基地里,科技特派员与基地负责人沟通。睢县科技局供图

  在河南“三秋”生产中,技术服务始终跟着农时走。河南省农业农村部门早在秋播前就印发了5条针对性技术指导意见,从麦播技术、品种布局到病虫害防控,逐一明确要求,推动深耕整地、镇压保墒等技术入户。

  “种麦要杜绝‘白籽下地’,种子必须包衣,不然容易得茎基腐病、纹枯病。”18位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的成员们,这段时间天天泡在田间,与基层农技人员联动开展“点对点”指导,带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

  针对多花黑麦草扩展蔓延问题,河南在重发地区统筹资金落实封闭除草措施,减轻后期防除压力。“去年俺家麦田里黑麦草多,农技人员告诉我今年要提前喷封闭药,期待能看到明显效果。”鹤壁市浚县农民张清宪说。

  此外,河南还通过“线下观摩+网络直播”的方式培训农户,讲解玉米机收减损、小麦适期播种等技术,让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技术。

新乡市封丘县王村乡韩庄村群众在文化广场上晾晒秋粮。罗菲摄

新乡市封丘县王村乡韩庄村群众在文化广场上晾晒秋粮。罗菲摄

  政策托底:仓容、资金备足 守护农民“钱袋子”

  连续阴雨给河南秋粮收获、晾晒带来不少考验,而粮食收上来后能否顺利存得住、卖得好,同样牵动着农户的心。为了让秋粮顺利归仓,河南早已有了“底气”——目前全省已备足338亿斤仓容、100亿元资金,可满足265亿斤收购量的需求。

  在市场化收购方面,河南省粮食和储备局要求各地建立部门会商机制,引导粮企、合作社等多元主体通过订单收购、代收代储等方式活跃流通;用好10亿元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争取金融支持,同时对接省外深加工企业拓展市场,确保农户种得好、卖得出、能增收。

  针对中晚籼稻可能启动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河南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联合中储粮优化库点布局,实现“一市一表、一县一图”精准调度;并采取“预约+现场排队”模式保障售粮顺畅,联合多部门制定工作清单,备足仓容、资金、人员等要素,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

  为守护农民“钱袋子”,河南还加强市场监管,派技术员指导农户庭院储粮,对受损粮食精准处置,严防不合格粮食流入市场。同时,畅通投诉举报热线,聚焦售粮款支付、质价执行等环节,严查违规行为。

2025年河南省夏玉米成熟期预报。河南省气象局供图

2025年河南省夏玉米成熟期预报。河南省气象局供图

  眼下,河南省“三秋”生产已全面铺开。截至9月23日17时,全省秋作物已收获219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8.6%。尽管连阴雨的考验尚未完全结束,但河南正以全链条的扎实举措,把“雨考”的挑战转化为保丰收的行动,稳稳守护着“中原粮仓”的底气与成色。(人民网记者 辛静)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