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南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线观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河南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线观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06-23 08:42

  “超级工厂”逐鹿中原

  河南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线观察

  夏至时节,中原大地上一片火热的生产和创新景象:宁德时代洛阳基地1秒产出1个动力电池电芯,郑州比亚迪工厂50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郑煤机获评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中国超硬材料上市第一股”黄河旋风突破6-8英寸MPCVD多晶金刚石晶圆技术……

  作为经济大省,河南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充裕,是传统的材料、装备、食品、轻纺工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牢记嘱托,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举全省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优传统产业“基本盘”,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长点”,吸引企业“近悦远来”,崛起一个个“超级工厂”,形成连点成链、聚链成群的制造业发展新局面。放眼中原,一个具有河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壮大新兴产业:“车轮上”的角逐

  顶着骄阳,记者自洛阳向东驱车100多公里,依次穿过郑州和开封,发现这三座以古闻名的沿黄城市正加快崛起一个上下游相互衔接配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车间不见人,但闻机器响。走进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不久前全线投产的项目一期智能车间里,电芯组件在无人操作中精准转运,1秒便能产出1个动力电池电芯,单体电芯失效率低于十亿分之一。

  “这里是宁德时代在全球布局的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宁德时代洛阳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洛阳产”麒麟电池采用宁德时代第三代CTP技术,可轻松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与4C快充,充电速度接近加油,已被用于多款国产新能源汽车。

  去年7月,宁德时代洛阳基地项目一期投产,目前累计实现产值超50亿元。随着项目二期交付,三、四期建设全速推进,全面建成后将形成千亿级产值规模,带动形成2000亿元产业生态。

  出了洛阳,来到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在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整车基地——郑州比亚迪工厂,映入记者眼帘。除了规模之大,更令人赞叹的是这里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之高。

  一排排机器人紧密协作,经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测试等环节,一辆辆新款比亚迪宋L DM-i陆续驶下生产线。“每50秒就能下线一台新能源车,每3秒就能下线一支动力电池电芯。”郑州比亚迪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可进行全产业链核心环节的生产制造,如整车、核心零部件、电池等。

  去年,这座“超级工厂”生产整车54.5万辆,同比增长169.8%。今年初,郑州比亚迪工厂招聘2万人的消息刷屏朋友圈,传递持续扩大在豫投资的信号。据悉,下半年还将推出新的招聘计划。

  除了比亚迪、宁德时代,一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纷纷在豫加码投资、布局:

  ——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作为上汽集团在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数据基地、出口基地,现有60万台整车、60万台发动机、30万套电池的生产能力。

  ——奇瑞在开封集齐了芜湖总部之外唯一一家集乘用车、商用车生产、研发、出口为一体的整车生产基地,今年将陆续投放10款以上新车型或改款车型。

  在零部件配套上,郑州市中牟县、开封市尉氏县凭借区位优势,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聚集地,形成“郑开汽车零部件产业带”。“从尉氏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出发,不到10公里便是郑州比亚迪工厂,50公里内有上汽、宇通、奇瑞、郑州日产等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尉氏县委书记王红涛说。

  谈起来豫投资的原因,郑州比亚迪负责人坦言是“物流优势”。在郑州比亚迪工厂东侧不远处,就是占地50平方公里的郑州国际陆港,可提供“从厂区到集装箱”免板车等便捷的物流运输,15天整车直达欧洲,同时满足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仓储服务。

  除了物流、区位优势,河南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是企业“近悦远来”的重要原因。今年2月6日,河南高规格召开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提出“以做大做强现代产业为筋骨,围绕供需协同发力,发展壮大重点产业链群,做优传统产业‘基本盘’,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长点’”。其中打造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是重点之一。

  在金融、产业等政策组合拳支持下,一个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正夺目而出。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目前,全省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已达600余家,拥有汉威、威科姆、华骏、拓普等22家知名物联网骨干企业,培育了多氟多、科隆新能源、中航光电、远东传动等一批本土骨干零部件企业,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车、配套设备、物联网的完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24年,河南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68.1万辆,同比增长117.3%;同期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1万辆,同比增长146.9%,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一季度,河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45.58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37.6%,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个百分点。

  做优传统产业:针尖上“大象跳舞”

  在“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区域竞争压力下,河南在壮大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同时,着力做优传统产业“基本盘”。其中,重点是在全省工业中占据“半壁江山”、产业规模过万亿的装备制造业。

  日前,一则关于郑煤机“揭榜挂帅”的消息刷屏:

  6月15日,河南省科技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2025年河南省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立项文件,对首批成功揭榜的5个项目予以立项,纳入省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其中,由郑煤机承担的“煤矿综采核心装备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入选,揭榜金额超6000万元,彰显河南以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决心。

  在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支持下,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郑煤机在去年10月获评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成为河南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如今,一个个国之重器彰显“河南造”的硬实力:

  中铁装备盾构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郑煤机矿用液压支架产销量世界第一,卫华集团起重机产销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平高电气、许继集团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全国领先,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全国规模最大,中国一拖大中型拖拉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然而,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结构“重”、创新“弱”、链条“短”一直是河南装备制造业的突出短板。但当记者走进郑煤机“灯塔工厂”,倍感“科幻”:23条智能化生产线上,一个个重达数十吨的液压支架主体结构件,在近200台机器人的协作下,有序完成切割、焊接、翻转、搬运。电光石火间,一个个工件锻造成型。

  令人称奇的是,生产过程宛如“大象起舞”,精细度也堪称一绝。就激光切割而言,40mm厚的钢板切割缝隙仅仅只有0.3mm至1mm,仅能勉强塞下一根头发丝。

  郑煤机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生产的用于煤矿综采的液压支架、刮板机、采煤机正向成套化、智能化转型,依靠传感器实现全面感知、协同控制,生产数据实时传输到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行状态、产量数据、故障情况等一目了然。智能化成套装备已远销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家,过去按吨卖,现在是按“配置”卖。

  走进位于河南许昌的许继仪表有限公司单相2号智能生产车间内,偌大的生产线上只有寥寥数名工人穿梭其间,他们在屏幕前凝神操控,而旁边十几台智能机械臂正有条不紊地分拣产品。

  作为能源电力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许继从“继电器”单一产品起家,通过创新驱动,已进入新能源、新型储能、电力电子等多个赛道,推动产品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目前,我们在特高压输电和智能电网领域创造了20多项‘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为我国四分之一的变电站提供了继电保护等一二次核心设备。”许继集团、许继电气党委书记李俊涛说,在新能源发电及储能领域,企业也已具备投-建-运全流程服务能力,预制舱、箱式变电站、变流器等市场份额超10%。

  目前,以许继为链主,形成了一个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亿元、汇聚约500家规模以上电气装备企业的电气装备产业链。李俊涛介绍,近两年,许继年均采购金额约300亿元,带动上游约4700家供应商,拉动省内精密制造、电气设备及零部件制造、有色金属、机械加工、检测服务等产业链快速发展,让一批企业的年产值从百万级增至亿元以上。

  凭借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走出“华山一条路”。

  今年以来,河南瞄准装备制造业发展痛点,通过完善全省实验室创新平台体系,优化“揭榜挂帅”工作机制,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共同揭榜、协同攻关,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前5个月,河南省技术交易实现“开门红”,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053.08亿元,同比增长136%。

  “2025年,河南重大技术装备产业营业收入目标力争突破3000亿元,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20%以上,打造6个千亿级装备产业链,先进装备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力争突破万亿元。”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

  布局未来产业:“金刚钻”揽上“瓷器活”

  角逐未来产业“新赛道”,事关一域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金刚石被誉为“终极半导体材料”。作为超硬材料大省,位于河南许昌市的“中国超硬材料上市第一股”黄河旋风日前传出捷报:公司突破6-8英寸MPCVD多晶金刚石晶圆技术。

  黄河旋风负责人介绍,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热导率,将其集成到芯片附近或作为衬底材料,可以显著降低热阻,有效排散芯片产生的热量,大幅降低芯片的最高结温,显著提升芯片的性能和稳定性。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可进一步拓展光学领域的应用,如微波窗口和激光窗口等。

  为攻克半导体领域的“终极材料”,黄河旋风于2023年5月启动“面向高端应用场景的CVD多晶金刚石薄膜开发”项目。今年5月26日,黄河旋风与苏州博志金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河南乾元芯钻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多款新一代超高性能金刚石散热材料与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

  “世界金刚石看中国,中国金刚石看河南。”1963年,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研制成功。历经60多年产业化,河南现已成为超硬材料大省。来自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的数据显示:我国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5%,而河南人造金刚石产量约占全国的80%。

  当前,立足超硬材料产业优势,河南正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今年1月,位于河南商丘的力量钻石半导体高功率散热片金刚石功能材料研发制造项目建成投产。位于河南南阳的中南钻石致力于光学窗口、半导体散热等领域所需金刚石材料的研究,已制备出大尺寸、高品质金刚石单晶片和金刚石单晶/多晶散热等产品。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有2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河南扎根,超过80项关键技术突破在实验室诞生,河南金刚石正从“工业牙齿”向“终极材料”华丽转身。

  地处秦岭末端的河南三门峡市不仅富集金、铜、铝等“大块头”,还遍布铍、镓、锗等稀有金属,沿着“原料变材料、材料变器件、器件变装备”的发展路径,当地已形成镓基、锗基、硅基、碳基、砷基、稀贵、稀散金属等前沿新材料产业基础,铜箔、高纯镓等材料产能居全国第一。

  2022年3月,由郑州大学牵头与三门峡市联合组建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揭牌运行,围绕关键金属与材料领域的“急、难、卡、堵”问题进行科研攻关。去年5月8日,河南省关键金属产学研联盟成立大会在三门峡举行,推动产学研用协作。

  去年8月23日,自然资源部超纯矿物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筹)揭牌仪式在三门峡市举行,聚焦选矿分离、定向除杂、深度提纯等方面,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实现从资源到原料、材料、产品的突破。

  镓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的“明星材料”,在大自然中含量极低,主要藏身于铝土矿中。在传统冶炼过程中,经常被当成污染物处理掉。三门峡依托丰富的铝土矿产资源,形成东方希望渑池镓业、新途稀有材料和承明光电等镓基材料相关企业。

  在东方希望渑池镓业有限公司的成品库房内,一个个白色的塑料瓶整齐排列在置物架上。“瓶子里的银色固体就是金属镓,它的熔点只有29.8摄氏度,但沸点高达2000多摄氏度。”公司负责人杨毅说,镓是一种相对小众却必不可少的工业材料,由于其熔点低、沸点高,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等领域,被誉为“电子工业脊梁”。

  目前,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建成全国第6家、全省第一家高纯镓生产基地,高纯镓年产能达到110吨,占全国的27%。

  连日来,记者分三路深入河南多地产业一线调研,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气象扑面而来,在这片历经沧桑、文化厚重的土地上,产业体系加快焕新,为高质量发展激发澎湃动力。(记者李俊孙清清 李文哲 翟濯 刘振坤)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内蒙古达拉特旗:沙海变“蓝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