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要路径。”新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孝俊说。
“但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需解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两张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他说,近年来新乡学院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以3D打印为引领和示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中心、以产业学院建设为依托,通过发挥产教融合的系统性牵引作用,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优势,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供给-需求-供给”闭环反馈,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精准对接、要素全方位融合。
王孝俊说,具体说来,新乡学院在以下几点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是聚焦产教融合前端,催生3D打印新兴专业。”他说,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对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功能定位,围绕“人工智能”“互联网+”,主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专业,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育新增新兴产业急需专业;结合新乡市红旗区3D打印产业链,高起点规划,创新驱动,新新相融。
据了解,2021年,新乡学院申报的增材制造工程(3D打印)专业获批教育部目录外专业,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开设3D打印本科专业的高校,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新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充分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不断建强产教融合前端创新平台。
“二是聚焦产教融合中端,贯通产学研用人才培养。”王孝俊表示,建章立制,制定《新乡学院推进产教融合实施意见》《新乡学院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将产教融合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学校建设与发展各个环节,构建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信息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的运行机制。
“通过共建课程、共享教师和教学资源,保障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的对接;健全课程质量标准,建立课程内容更新机制,及时将科学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课程教学。”他说。
在共同打造的实训平台上,新乡学院深耕细作,打造一批集教学、实训、研发、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共享型协同育人平台,与金寨金科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共建“新乡学院—金科智能3D打印智能制造中心”“国家智能起重装备工业设计中心”,充分满足增材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实习实训需要。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获批河南省2023年度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系列项目9项。
“作为全国第一家举办3D打印本科专业的高校,与240余家企事业单位组建了河南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他表示,学校与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政府共建新乡3D打印产业园,总投资3.5亿元,是全省首家3D打印产业园区项目,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聚焦产教融合后端,培优产业学院育人主体。”他提出,产业学院是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衍生的新型办学模式,是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他认为,新乡学院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以3D打印专业为引领,与企业行业共建了3D打印产业学院、化工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芯片产业学院等7个产业学院。目前,学校获批3个省级重点现代产业(行业)学院,其中增材制造(3D打印)现代产业学院获批河南省高校第二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王孝俊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整合政校企多方资源,依托产业学院建设发展,通过核心要素创新改革,融进产业链办学,实现校企教学条件与生产设备、教师与师傅、培训课程与岗位需求、认证标准与岗位标准等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内异质性资源的优势互补,不断提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设水平,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