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南职院举办2024年“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现场展示活动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河南职院举办2024年“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现场展示活动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2024-05-26 11:04

  5月24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现场展示活动在音乐厅举行。教育部语用司原司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姚喜双;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黄才华,社语处二级主任科员唐磊;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夏新颜、副校长肖珑等领导出席活动。

  夏新颜在致辞中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特色亮点和发展成果,分享了学校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创建文明校园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她勉励同学们多读中华经典,培养高尚情操,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争做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有自信的新时代青年,用自己的青春和梦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黄才华在讲话中对河南职院精心筹办此次经典诵读大赛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这是学校作为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的重要体现。他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内涵,全面介绍了多年来省教育厅为推进全省学校开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语言文字规范化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所作的重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他希望把该项活动打造成学校优秀校园文化品牌,让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参与此类活动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国语言文字,为“文化强校”“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在获奖作品展示环节,智能制造学院的《春江花月夜》、现代信息技术学院的《黄河颂》和音乐学院的《将进酒》等12件古今诗歌作品,紧紧围绕“诵读中国典耀中华”这一主题,或抑扬顿挫、深情投入,或娓娓道来、声情并茂,或慷慨激昂、神采飞扬,将中华经典诗文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完美地呈现给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充分展示了河职学子在文化底蕴、作品理解、诵读表演等方面的深厚素养,以及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

  姚喜双对学生们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赞赏,鼓励同学们今后要积极参加更高规格的比赛。随后,他为全场观众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高超的朗诵艺术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弦,大家的掌声经久不息。

  活动期间,黄才华和夏新颜分别为参加展示的12组获奖选手颁发了荣誉证书;音乐学院学生表演了精彩的舞蹈《在水一方》和《大河三彩》。

  近年来,河南职院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以举办经典诵读大赛作为重要抓手,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激发师生对经典诗文的热爱,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通讯员吴迪)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