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助甲骨文破圈圈粉!安阳师院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助甲骨文破圈圈粉!安阳师院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2024-04-29 13:32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周晓荷 杨之甜

微信图片_20240429123218.jpg

  三代青年人,39年甘做“冷板凳”,以现代科技力量解锁甲骨文的文明密码,让沉睡千年的冷门绝学活在当下、焕发新生,他们是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4月29日,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评选揭晓,该团队成功入选。

  甲骨文作为古老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材质特殊的甲骨逐渐风化,保存、展示、利用均为不易。如何更好保护甲骨文物?如何利用现代技术破译甲骨上的未解之谜?这些问题,萦绕在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一代代青年人心头。

微信图片_20240429123256.jpg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是团队第二代成员的代表。“甲骨文整理与研究已经步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推进甲骨数字化保护与研究,更好地进行甲骨文的活化与利用,推动甲骨学殷商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他说。

  时间回到1985年。安阳师范学院组建青年先锋队,立志坚守甲骨“绝学”。当时,包括甲骨学大家胡厚宣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培养了第一代青年骨干力量,创办了甲骨学专业期刊《殷都学刊》,是国内最早一批关于古文字研究的专业期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微信图片_20240429123214.jpg

  2000年,面对将甲骨文输入电脑的难题,34岁的刘永革与20余名中青年计算机专家组建技术攻坚团队,开展甲骨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随着研究深入,刘永革他们发现,古老的甲骨文因晦涩难懂和研究资料较少,与现代技术“不兼容”,制约着甲骨学发展。只有打破壁垒,实现甲骨文研究信息资源互通、群力群策,才能让甲骨文化为更多人知晓。

  一个汇集甲骨文信息的“殷契文渊”项目悄然启动。153本著录、239733张甲骨图像、33838种甲骨论著……面对堆积如山的数据,面对举步维艰的困境,技术攻坚团队始终没有放弃。2019年,全球首个免费甲骨文数据库“殷契文渊”惊艳亮相。平台集纳的甲骨文字库包含单字5086个、字形6234个,甲骨文研究文献3万多篇,是世界上现有资料最齐全、最规范、最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甲骨文研究从此进入“云时代”。

  释读甲骨文一直是甲骨学研究的核心,“甲骨缀合”是让甲骨文走向“重生”的必经之路。然而甲骨片七零八落、流失散落在全球各地,原本一个完整的字形被分成几个部分。要从数以万计的甲骨碎片中寻找并拼出完整的一块,如同大海捞针。

  接力棒接到了第三代手中。以青年教师张展为代表的第三代团队青年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研发出“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通过大数据,支离破碎的甲骨片在成千上万块甲骨碎片中,按照边缘、纹理和残辞匹配的目标进行搜索并自动匹配,团队已经拼接出66组新缀甲骨。

  如今,该团队已建立了由甲骨文大数据平台、甲骨文识别与字形分析、甲骨文语言技术、甲骨文与殷墟科技考古等四个研究方向支撑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人无我有”、特色鲜明的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成为国内甲骨学研究“重镇”。

  更多优秀青年加入团队,为甲骨文活化利用注入新的生机。微信小程序“了不起的甲骨文”一经推出,圈粉无数;舞蹈《玄鸟灵寻》荣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甲骨文广播体操,目前已在省内外1000余所中小学推广.....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非专业青年爱上甲骨文,自觉成为甲骨文化的传播者。

  “下个月,安阳师范学院要举办‘第六届全国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暨首届数字甲骨论坛’,我们正全力准备相关事宜,让古老甲骨焕发出更多光芒。”刘永革说。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孙冶方经济学家发展论坛(2024)会议通知(第二轮)

  • 放松心情 迎战高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近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工具创建了一个表现出混沌行为的电子电路的数字孪生模型。结果表明,新方法与线性方法相比,实现了更高的准确度,且比以前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器的计算复杂性显著降低。
2024-05-14 10:36
极光,是地磁暴引发的一种特殊天文现象,其诱因之一——日冕物质抛射,往往伴随着太阳耀斑。2024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高峰年,太阳活动明显增强,X级耀斑、太阳质子事件、大地磁暴等强爆发事件频发。
2024-05-14 10:36
编者按:今年5月13日至19日是我国第三十四个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绿色转型,节能攻坚”,各有关部门、各地区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为扩大以旧换新宣传效果,巴南区、璧山区等区县商务委联合社区、乡镇,为商家提供“周末摊位”,走进社区、乡镇宣传以旧换新。
2024-05-14 10:35
甘肃张掖临泽县是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每100粒玉米种子就有13粒产自这里。为破解“大而欠优”问题,临泽依据《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优质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办法》,让优质基地优先保障优势制种企业。
2024-05-14 10:34
安徽马鞍山某电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赶制高性能集成电路(芯片)。
2024-05-14 10:28
过去3年,我主要从事“东数西算”产业园区规划及建设、数字经济项目落地等工作。面对各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和同事们拿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参与庆阳“东数西算”工程的建设,见证着“东数西算”从一个概念变为一座座数据中心、一个个落地的企业……
2024-05-13 04:35
为优化我国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我国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
2024-05-13 04:35
新疆和田沙漠温室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证实了在沙漠温室环境下进行作物快速繁育是完全可行的,为实现沙漠温室一年多次加代选育提供了有效手段。
2024-05-13 10:23
近日,我国多地出现极光现象,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极光现象与地磁暴活动密切相关。地磁暴以及近期频繁出现的太阳耀斑为什么发生?对普通人的生活有影响吗?
2024-05-13 10:23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形成以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体系。
2024-05-13 04:35
“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LCA10)”是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CEP290基因发生突变的人患有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即“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
2024-05-11 09:44
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青岛造船厂建造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实现陆地完工。
2024-05-11 09:44
前不久,“面包店的香味是假的”话题冲上热搜,更带火了“食物香氛”这个概念。不少网友诧异:食物香味还能“造假”?
2024-05-11 04:40
10日上午,“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这标志着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具备迎接工艺验收的条件。
2024-05-11 04:40
5月10日,一场代号为“应急使命·2024”的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在浙江金华等地举办。演习模拟超强台风“海神”正面登陆浙江沿海,贯穿浙江全境,钱塘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
2024-05-11 04:40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2024-05-10 09:33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2024-05-10 09:33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024-05-10 06:40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2024-05-10 06:40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2024-05-10 06: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