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助甲骨文破圈圈粉!安阳师院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助甲骨文破圈圈粉!安阳师院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2024-04-29 13:32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周晓荷 杨之甜

微信图片_20240429123218.jpg

  三代青年人,39年甘做“冷板凳”,以现代科技力量解锁甲骨文的文明密码,让沉睡千年的冷门绝学活在当下、焕发新生,他们是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4月29日,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评选揭晓,该团队成功入选。

  甲骨文作为古老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材质特殊的甲骨逐渐风化,保存、展示、利用均为不易。如何更好保护甲骨文物?如何利用现代技术破译甲骨上的未解之谜?这些问题,萦绕在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一代代青年人心头。

微信图片_20240429123256.jpg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是团队第二代成员的代表。“甲骨文整理与研究已经步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推进甲骨数字化保护与研究,更好地进行甲骨文的活化与利用,推动甲骨学殷商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他说。

  时间回到1985年。安阳师范学院组建青年先锋队,立志坚守甲骨“绝学”。当时,包括甲骨学大家胡厚宣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培养了第一代青年骨干力量,创办了甲骨学专业期刊《殷都学刊》,是国内最早一批关于古文字研究的专业期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微信图片_20240429123214.jpg

  2000年,面对将甲骨文输入电脑的难题,34岁的刘永革与20余名中青年计算机专家组建技术攻坚团队,开展甲骨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随着研究深入,刘永革他们发现,古老的甲骨文因晦涩难懂和研究资料较少,与现代技术“不兼容”,制约着甲骨学发展。只有打破壁垒,实现甲骨文研究信息资源互通、群力群策,才能让甲骨文化为更多人知晓。

  一个汇集甲骨文信息的“殷契文渊”项目悄然启动。153本著录、239733张甲骨图像、33838种甲骨论著……面对堆积如山的数据,面对举步维艰的困境,技术攻坚团队始终没有放弃。2019年,全球首个免费甲骨文数据库“殷契文渊”惊艳亮相。平台集纳的甲骨文字库包含单字5086个、字形6234个,甲骨文研究文献3万多篇,是世界上现有资料最齐全、最规范、最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甲骨文研究从此进入“云时代”。

  释读甲骨文一直是甲骨学研究的核心,“甲骨缀合”是让甲骨文走向“重生”的必经之路。然而甲骨片七零八落、流失散落在全球各地,原本一个完整的字形被分成几个部分。要从数以万计的甲骨碎片中寻找并拼出完整的一块,如同大海捞针。

  接力棒接到了第三代手中。以青年教师张展为代表的第三代团队青年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研发出“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通过大数据,支离破碎的甲骨片在成千上万块甲骨碎片中,按照边缘、纹理和残辞匹配的目标进行搜索并自动匹配,团队已经拼接出66组新缀甲骨。

  如今,该团队已建立了由甲骨文大数据平台、甲骨文识别与字形分析、甲骨文语言技术、甲骨文与殷墟科技考古等四个研究方向支撑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人无我有”、特色鲜明的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成为国内甲骨学研究“重镇”。

  更多优秀青年加入团队,为甲骨文活化利用注入新的生机。微信小程序“了不起的甲骨文”一经推出,圈粉无数;舞蹈《玄鸟灵寻》荣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甲骨文广播体操,目前已在省内外1000余所中小学推广.....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非专业青年爱上甲骨文,自觉成为甲骨文化的传播者。

  “下个月,安阳师范学院要举办‘第六届全国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暨首届数字甲骨论坛’,我们正全力准备相关事宜,让古老甲骨焕发出更多光芒。”刘永革说。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距乌镇峰会开幕还有2天!

  • 熊猫搬新“家” 我国再添一座大熊猫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2025-11-05 04: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