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23日下午,《新发展阶段河南省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优化研究》阶段性成果发布会在郑州大学召开。
来自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师范学院、郑州大学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新发展阶段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会上,郑州大学课题组对阶段性成果《河南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进行了发布。
课题组认为,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分析主要包括:层次结构与科技创新水平协调性分析,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布局结构与人口、经济适应性分析,类型结构与产业多元化契合度等相关内容。
报告显示,河南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三次产业之间的适配情形存在差异:第一产业,人才培养总体供不应求,供需失衡现象在研究期间整体得到改善;第二产业,人才培养供过于求,供需差额呈现“先缩后增”态势;第三产业,人才培养供过于求,供需差额逐渐缩小;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总体上供过于求,但专科生供需差额大于本科、研究生。
报告指出,河南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第一产业人才培养供不应求,但高层次农业人才相对缺失;第二产业人才培养供过于求,理工类学科就业形势严峻;第三产业人才培养规模供过于需,新兴服务业等急需学科发展欠缺;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人才供过于求的状态等问题。
课题组认为,应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河南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一是做大农业类学科一—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对接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并优化留人机制;二是做强理工类学科——着力人才供需信息互通与“双元”育人;三是增设服务业急需学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聚焦关键急需产业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四是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注重产学研紧密合作,合理配置尖端人才资源。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发展阶段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胜昔 通讯员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