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毕业寄语 || 把负担放下,把反思留下来——朱丹校长深情寄语2023届毕业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毕业寄语 || 把负担放下,把反思留下来——朱丹校长深情寄语2023届毕业生

来源:顶端新闻2023-06-22 13:06

今日是夏至

可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志同道合的家长朋友们:

今天是夏至,酷夏的炎热来了,春天才刚刚走,我们就开始怀念那明媚春日里的满眼青葱,和煦春风中那微醺般的惬意,万缕春光下那枝头上含苞绽裂的花朵,甚至还有那金黄色的麦田里刚收获了第一季耕耘、又正准备着播下第二季希望的农夫们……夏天不知不觉地来了,不少人害怕夏天,怕高温下的汗流浃背、傍晚和夜里的蚊虫叮咬、还有那无精打采晒蔫了的花叶……春夏秋冬,不管你舍得不舍得、喜欢不喜欢,四季都要轮回,花开就有花落,蕤茂就有凋零,温馨就有寒冷,真假美丑、幸运困厄,形成了人生的张力,注解了人生的意义。

今天是毕业典礼,初中的毕业典礼最为厚重,因为它有着成人礼的意义。美好的少年时光从此渐行渐远,15岁犹如一个界碑,把少年留在了青春的身后。你现在或许将来终会发现人生的第一个15年犹如刚刚过去的春季一样,是多么的让人眷恋!虽然可能经历了贫穷和苦难,可能遭遇了暴力和伤害,但少年的单纯,少年对未来的希冀,犹如浇不熄的火焰,始终燃烧在这段时光中。

今天是毕业典礼,你是不是有了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壮怀之感:明天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明天的你又是什么样子?

今天是毕业典礼,不必去重新咀嚼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必去喟叹校园里含情脉脉的红花绿叶,三年的北一给你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句号。随着岁月风雨的洗蚀,记忆会模糊起来,有些许镜头,它将如金石上的镂刻,擦拭掉时间的尘埃时依然会清晰如昨。

我们要为今天的毕业典礼赋予一种更高的价值:让过去的阴影,不管是曾经的无知还是浑噩,不管是经历的失败还是虚度……让过去的就过去吧!把负担放下,把反思留下来,把它作为针砭自己的药石,立定明天的高度和目标,规划明天的路径和计划,蓄积前行的能量和给养,再开始一段“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征程。

很少有人一生都是乘风顺水的挥楫行舟、一马平川的拍马驰骋。即便那些成功的英雄,更是遇到了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挑战,但在挑战面前,他们最重视的不是结果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挑战过程中的体验和觉悟。不是任何情况下失败都是成功之母,只有在这种人面前,失败才会发生反败为胜的命运性转折!体验和觉悟是成就感的第一要素。我们总是祝福一帆风顺,我们总是祈祷心想事成,但真是什么事情都一帆风顺了,都心想事成了,人的精神世界就会导致空虚和倦怠。

跌宕起伏才能扣人心弦,百转千回才有柳暗花明。月缺的悲伤带来了月圆的喜悦;“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寻觅,抹亮了“灯火阑珊”的胜景;“难能”的九九八十一劫,烘托出三十五部经卷“可贵”的圆满。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本著名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开头有一句著名的话,我也仿造它的句式说一句经典:每个北一的少年都是一样的明亮(一样清纯烂漫,一样紧张活泼,一样率真可爱),但幼年、童年却各有各的色彩和记忆。

心理学家说有一部分人需要“一生去治愈童年”,郑州北一的教育团队紧紧抓住少年这个最佳关键期,以“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为学风,帮助你们树立人生的目标,激发你们培养学习的兴趣,滋润你们精神心灵的世界,引导你们拓展未来的视野,保护你们幼年、童年的优势,祛除你们早年可能的消极阴影。我们用包容、兼爱的学校文化,用平等的师生关系,用适合个性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走班制;用开放、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主体课堂;用着眼于学科方法和思想的“大概念”教学课案;用塑造自主精神——“入静,入定,入神”的自习课堂构建了郑北一中完整的教学体系。

我在2021年的“少年讲堂”上给你们做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讲座,你们还记得讲座的内容吗:讲的是2019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影响力人物”——塔拉·韦斯特弗。这个在少年以前从未上过学的姑娘,来自一个难以想象的家庭。她在父亲不允许上学、不同意就医的垃圾场中度过了宝贵的童年。而她在十七岁时却实现了逆袭,自学考取了杨百翰大学,获得了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取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4年再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塔拉的幼年、童年、少年是不幸的,但这种不幸不仅没有打倒她,反而铸就了要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如她所说“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的新世界”!

中国也有一个伟大的女性,她曾被《软实力》的作者约瑟夫·奈教授称道为“杨佳,你是中国的‘软实力’”!杨佳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她的成长经历和塔拉截然不同,从小聪颖,一路开挂,15岁读完高一就考上了大学,19岁成为大学讲师,24岁成为中科院研究生院最年轻的讲师,但天有不测风云,29岁时不幸降临了,她因为眼疾导致双目失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人生巅峰一下子坠入了谷底,丈夫带着女儿也远走他乡,杳无音信。身体残疾了,家庭零散了,面对着双重打击,杨佳彷徨过,痛苦过,但最终选择了硬扛,她努力不辍,37岁时考上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成为了哈佛大学有史以来唯一一位来自国外的盲人学生。在遭遇毁灭性打击的时候,能重新昂首,用砸不扁、锤不烂的不败金身,任由东西南北风的千磨万击,这是何等的伟大!

杨佳和塔拉出生于地球东西的两端,有着不一样的前半生和后半生,但她们却告诉我们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困厄时越是有迎着困难上的顽强,命运越会出现奇迹。一般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能做到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具有坚韧的品质,二是抱定积极的生命态度。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没有了后者,往往会功败垂成。

我给老师们推荐过《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主人公安迪在30岁这年突遭横祸,这位波兰特银行副总裁,绝对的成功人士,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了妻子死亡的谋杀案,被投入了肖申克的监狱中。安迪没有绝望,他全盘接纳了命运的安排,孤独地开启了他的新生。他将委屈和不甘压在心底,咬着牙度过了这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有人说,苦难是少年的成人礼,走不过去就成了无底洞。安迪的精神来自于什么?尼采给了答案:“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人有两大憾事,一是不能选择:出身不能选择;天命不可选择;第二个憾事是人生难以选择:选择善良还是粗鄙;选择向上还是躺平;选择得步进步还是堕落奢靡;选择乐观达命还是悲观无为。国学大师季羡林这样寄语杨佳:“人生就是承认事实,不安于事实,不怨天、不尤人,珍惜眼前并尽量加以改善”。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意义是人赋予的,当你不赋予意义,却随着动物的本能去堕落的时候,人无疑成了动物。

我们的校训“自然,自助,自主,自省”就是为了培养人的坚韧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把这八个字统称为自主精神,自主精神是独立的,它既具有批判性和外求性,又具有内观性,批判性和外求性是改造世界,内观性是修己,二者互为表里,合二为一了就会显示出强大,永恒,富有生命力。塔拉,杨佳,安迪,是英雄,他们都有一种类似佛家说的渡人渡己的精神信仰!世界需要这样的英雄,生活需要这样的神话!

郑北一中的学校文化核心还体现在教风上——“弗牵,弗抑,弗达”,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探索,才能在探索中发展自己的个性优势;让学生独立面对困难和问题,才能在解决矛盾中锤炼出意志品质,才能生长出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校训、教风、学风就是一个学校的全部教育,它不是政治正确的口号,而是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下进行孜孜不倦地实践和探索,并形成有自己学校特色的鲜明教育理念。教育方针是宏观,教育教学活动是微观,微观和宏观表现出高度统一时,才会产生鞭辟入里、渗透浸润的育人育才效果。

在这个开始远行的时刻,我把校训、学风装入你的行囊。你在漫漫长途中若会重温起这些文字,或许你会心生感悟,我将为此感到幸甚!

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名著里最后有这么一段话:“在第一种情形下,要否定空间静止的意识,并且承认我们感觉不出的运动;在现在的情形下,同样要否定被意识到的自由,并且承认我们感觉不出的依赖性。”三年的北一即将是挥手而别的日子,我们或许自己都没感觉出来精神世界的生长和改变,但我相信以后我们会感觉出来。此时此刻,在现在的情形下,我们也“感觉不出我们的依赖性”。故土难迁吗?母校难舍吗?这些话或许你不很懂,我也相信明天你会懂的!

该来的夏天来了,我们要像拥抱春天一样去拥抱夏天!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巴基斯坦与印度宣布停火

  • 张海琴打破女子55公斤级三项世界青年纪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