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象帮|请市民打分,河南郑州城市管理晒出阶段“成绩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大象帮|请市民打分,河南郑州城市管理晒出阶段“成绩单”

来源:大象新闻2023-05-18 22:44

  大象新闻记者 夏萍 申子仲/文图

  近日,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办普罗旺世社区,在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停管中心的牵头组织下,针对该社区“停车难”“停车乱”的“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正式启动,相关城管、交管、综合执法,以及办事处、物业、社区党员、业主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这是自今年3月以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三项治理”活动中一次力求实效的“回头看”,也是郑州城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站位谋划、系统化推进、全过程管控,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力践行新时代城市管理的工作缩影。

  从基层调研到聚力综治

  普罗旺世社区位于郑州北区,居住总人口达到50000余人,相对密集。今年3月,郑州市城市管理局“三项治理”的“郑好停”专项调研经现场走访摸底,针对该社区车位配比失衡、道路狭窄造成的“停车难、停车乱”顽疾,“望闻问切”拿出了“手术方案”:成立专班,以党建引领开展综合整治。

  具体措施强化党建引领、落实党员“双报到”制度,通过入户走访、调查问卷、公开信等形式,调动群众支持“停车难、停车乱”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引导群众作为参与主体监督评价、切身全程,同时通过提高现有停车资源使用率,探索拓建、共享等方式“挖潜开源”,加强重点路段、重要时段执法力度,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社区通行秩序。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停车场管理中心李海旭告诉大象新闻记者,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旨在通过党建引领,发挥街道和社区党组织作用,以市区两级城市管理部门为主体,多方共管、多跨协同,合理实现底层突破,形成小区共建共治交通秩序的全新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在盯紧重点、优化亮点的同时,在具体治理实践中瞄准重点、优化亮点、化解难点、聚焦热点,着力探索“党建引领”治理新模式,实现了基层党建与城管保障服务的系统化、网格化有机融合。特别是今年以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精准发力频频打出“组合拳”,建立起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网格为主”的长效工作机制,用“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精细治理,以“工匠精神”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营造出了市容整洁清新、运行畅通有序、绿植生机盎然、夜晚流光溢彩的都市风貌,为郑州市民交上一份阶段性“成绩单”。

  晒一晒阶段“成绩单”

  郑州城管晒出的“成绩单”,紧紧围绕着民生热点、重点、亮点、难点。

  主动关切热点。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开展的“郑点亮、郑路平、郑好停”三项治理活动,切实针对市民关切的“灯不亮、路不平、车难停”问题,集中治理开展了以来,得到了普遍响应、认可和点赞。目前,已初步排查出灯不亮路段94条,有路无灯路段32条,累计整治问题路段34条;完成道路病害整治12.9万平方米,整治病害窨井盖14322座;盘活、新增、共享机动车停车资源964处、泊位19.04万个,智慧停车平台累计注册用户250.2万人,接入停车泊位45.4万个。

  扎实抓好重点。今年以来,围绕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等重大活动,郑州市城市管理局集中开展了道路大洗扫、卫生死角大清理、非机动车及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整治、占道突店经营治理、违规张贴“小广告”清除、绿化带黄土裸露整治等活动,大大提升了郑州“颜值”。

  持续优亮点。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地下老旧管网改造、燃气用户安全装置加装等“关键小事”,着力打造亮点工程。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8.18%,回收利用率达到38%,超额完成了住建部要求的35%考核指标,排名稳居河南省地级以上城市首位;通过老旧管网改造,郑州市区埋地燃气管道泄漏率下降40%,热力爆管率同比下降50.7%,供水管网漏损率降到7.3%,达国内领先水平。这些经验还被作为“标杆”,在全省城市建设管理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聚力攻克难点。针对违法建设、占道经营、餐饮油烟、施工围挡、不文明养犬等难点、堵点问题,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广开民意渠道,建立“需求由群众提、方案由群众评、过程由群众看、成效由群众评”的“群众打分”机制,在群众的“眼皮子”底下持续开展攻坚。累计纠治占道突店经营乱象5.2万处,整改餐饮油烟问题1684个,拆除违法建设21万平方米,清理整治施工围挡围墙36.6万平方米,补植补栽行道乔木、灌木2.09万株、绿篱51.6万平方米,整治墙体、落地、LED显示屏等户外广告855处。

  观念一变,格局尽显

  记者了解到,在“三项治理”如火如荼推进过程中,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又集中发力,在主城区内大力推广直饮水装置安装、窨井盖治理、道路果皮箱设置等具体工作,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广大市民,对我们的城管工作有切实的感受、真实的体会、诚实的评价。可以说,各项城管工作取得的不俗成绩,得力于该局党组从实际出发,从筑牢城市管理事业的发展根基出发,下大力气抓班子、带队伍、务实效。

  多年以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紧扣时代脉搏力施新政,“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大局观是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力导的基本理念,“珍惜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资格和机遇”“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底气和力量”让每一个城管人端正了位置,影响和带动了全系统干部职工,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从行政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从利我思维向利他思维转变。也使得全局干部职工,心的往一处拧、劲往一处使,形成了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始终把组织建设放在首位,用党的坚强领导顾大局、把方向、谋长远。针对头绪多、任务重的实际,牢固树立全局上下“一盘棋”思想,盘活局机关、局属单位现有资源,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组织纽带将党建与业务、班子与中层、机关与基层协作融合。为此,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成立了跟踪问效抓落实领导小组,对重点事项、重大任务、重要工作,实行“日通报、周讲评、月总结”,全程跟踪督办,确保抓细抓实、落地见效,绝不含糊。

  正是在工作中不断强化“管理、服务、执法、文明”的理念,郑州城管不断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结合实际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将队伍标准化、执法规范化、服务精准化提升到了全新维度,通过柔性执法改善市民“刻板印象”,通过下沉机制督促服务常态化,让每一位城管人在各自的岗位和职责中,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战斗员,同时做好服务员。

  “百姓视角”顺民意,“国际视野”谋发展

  主动赢民心,长远谋大局,改革促合力,机制保长效。顺应郑州市国家级中心城市战略发展大势,郑州市城市管理局不断加强与前沿城市的经验交流合作,以他山之石补己短板。去年以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组织人员分赴上海、杭州、深圳、厦门等城市调研“取经”,具体结合本土停车管理、环卫一体化改革、瓶装液化气供应站建设等工作,吸取“核心真经”。

  在采访郑州市城市管理局主导的“三项治理”工作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了城管人的前瞻理念,“百姓视角,国际视野”“跳起来摘挑子”“等等诸多管理定义,既是局委干部的指导精神,也是基层城管的求解信条。

  在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区、中原区、惠济区、高新区、经开区、郑东新区的实地走访中,街道办乃至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能结合城管大战略制定攻坚战术,切切实实从百姓福祉、城市大局谋划可行方案。郑州市中原区汝河路办事处主抓城管工作的李丙乾,已经在城管岗位干了25年,他感慨说,只有真正意识到管理的真谛是服务,大局的深邃是细节,才能真正反思自己、鞭策自己,也才会真正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群众一员去思考问题,把郑州当作自己理想的家去设想未来,从而拿出最佳方案。

  借势走心,合力突破,是近阶段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突破瓶颈的一大创举,比如在持续深化供水、供热、污水处理、中水利用“一体化一张网”改革实践中,该局适势《郑州市供水一体化一张网改革实施方案》《郑州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实施良机,沉下心关注配合各责任单位有序开展区域改革及收购工作,结合环卫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审时度势完成了前期基础数据摸底排查。据透露,下一步,他们将结合一线城市成功经验,加快探索形成本土特色的环卫、供暖、排污作业模式,力求通过城区公共排水设施一体化管理改革,打造新型城管给排水新体系。

  不负城管蓝,进取新征程

  细心的市民近期会发现,郑州主城区的停车场如今骤然多了起来,一些不显眼的闲置地块,都被充分利用。不少机关单位,也纷纷“拿”出自家车位,与市民共享。每遇重大活动、交通高峰时段、市政设施维护现场,都能看到城管人员忙碌的身影。

  值得注意的是,郑州市城市管理局针对“停车难”“灯不明”“路不平”开展的“三项治理”大走访大调研,是敞开大门办公、亲赴现场摸底、广开言路座谈,极大调动了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各辖区男女老少纷纷拿出手机“随手拍”,在相关处置信息发布后留言发帖提建议,从而大大提升了整个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为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指明了方向。”郑州市城市管理局长杜建强向大象新闻记者直抒胸臆。他认为,“人民至上”是城管人提高城市品质的使命担当,城管人晒出的“成绩单”,也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如何打造美丽郑州、宜居绿城、韧性商都、智慧省会、文明古都,一直是我们城管人永久的话题。”杜建强表示,郑州市城市管理局还将持续巩固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主动贴近民生热点开展“郑点亮、郑路平、郑好停”调研治理,将“人民城管为人民”理念融会贯通,探索审慎包容、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共建共享新模式,力推轻惩免罚、重疏力导的亲民措施,结合城管各项具体工作,依靠党建引领,聚合基层群策群力,积极改进城市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着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格局远大、亲民为民、创新务实的“城管铁军”,以期“不负城管蓝,细描党旗红,扎实谋民生,进取新征程。”

  杜建强还特别指出了媒体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他说,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全过程参与了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展开的“郑好停”“郑路平”“郑点亮”三项治理,及时反馈民声民意,架起了城市管理与市民意见建议直通的桥梁,“用舆论的力量、群众的呼声,推动了我们城管水平的提升,也时刻见证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担当,锚定高质量发展定位蓄力进取。”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

  • 习近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理莱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