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阳光少年报》:破解百万大报的文化密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阳光少年报》:破解百万大报的文化密码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2-23 16:45

  初春二月,杨柳吐绿。娃儿们刚刚踮着脚尖步入校园,在万物复苏的中原大地,《阳光少年报》全国发行量突破100万的消息似一声春雷,迅速在全网波及开来。

  业界高度评价,市场推波助澜,一时间,抖音、微信等平台的众多粉丝、达人、大V自发宣推、代言《阳光少年报》。

  它从哪里来:媒体融合大潮催生《阳光少年报》

  2004年河南广电在全国率先将广播电视报改成了都市报,2016年适应媒体融合大潮,《阳光少年报》应运而生。

  《阳光少年报》并没有一出生就风华正茂。6年前,在偌大的办公区划出一小片格子,10来个人,传统媒体窘困下少得可怜的投入,白手起家,很不起眼。但经历六年洗礼终于厚积薄发——

  目前,《阳光少年报》立足河南,发行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发行量突破100万,意味着全国100万个家庭订阅了《阳光少年报》。从结构上看,《阳光少年报》仅有20%为省内发行,河南省外占比80%,其中绝大部分都实现了线上销售。从省外读者分布上看,一线发达城市占比高达50%,充分体现了《阳光少年报》在发达地区、高知群体、高收入家庭的影响力。

  以北京为例,《阳光少年报》发行量近10万份,读者集中在海淀区、顺义区等全国知名的教育高地,形成了《阳光少年报》全国影响力中心。众多部委、央媒、高校集中片区,都有《阳光少年报》的忠实用户。

  发行量“狂飙”,衍生产业也有相当不俗的表现。2022年,《阳光少年报》与中信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不可思议的大国重器》,成为2022年全国热卖10万余套的主旋律少年读物,获得了中信年度好书、年度致敬作者等多项荣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门槛高在哪儿:《阳光少年报》的敬畏之心

  《阳光少年报》以内容为王,始终不渝追求内容高品质。总编辑赵洪涛先生总结了一句话:“如教材一般严谨,比教辅更有价值。为了孩子,对每一个字心存敬畏。”

  内容定位存在专业难点,门槛很高。重大时政新闻,《阳光少年报》是怎么让孩子能看懂的?如果只是把发生的新闻告诉孩子,比较容易。难就难在,怎么让他们听懂,并且理解新闻背后的道理。做到这一点,特别难,也特别复杂。实际上,它存在两个难点:一个是专业难点,是新闻的专业性。一个是儿童化的表述。这是儿童写作能力的体现,同样是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写作者需要深谙儿童心理、阅读规律,更要具备专业的创作技巧、写作能力。

  《阳光少年报》主笔,大多来自传统主流媒体。有的是首席记者,有的是首席编辑,还有的做过部门主任。他们的新闻从业经历,大多都超过10年。多年的新闻从业经历,才能对新闻有透彻的把握、正确的解读。另外,他们大都还有另一个身份,他们也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用父母的身份,做这份工作,更善于用一颗父母心去写稿子。所以就足够虔诚,足够用心。

  另一方面,是儿童化写作的专业训练。大家也能发现,《阳光少年报》善于用故事来表现时事热点。这些故事很多样,甚至有童话、童话剧的形式。因为孩子天生喜欢故事,也最容易从故事里获得知识,明白道理。但是,如何去平衡故事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如何掌握儿童化的表述?如何把生硬的新闻,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阳光少年报》对主笔团队进行了专业化的训练,这才形成了成熟的写作方式。这个过程,相当漫长,从筹备到创刊后的数年,逐渐形成。直到现在,学习训练,仍是《阳光少年报》投入巨大精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品质内容的需要,在阳光少年报,有很多不近人情的规矩:

  第一个,是10万字。《阳光少年报》有个规矩,很多选题,写作之前,必须看够10万字资料。要知道,一篇主打稿,其实不足千字。但是,为了这一千字,主笔往往要花费很大精力去看背景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把新闻彻底吃透,才能游刃有余地讲给孩子。

  第二个,是PK制度。有时候,同样一个版面,同样一个选题,会同时让两位主笔写。谁写得好,上谁的版面。从创刊至今,《阳光少年报》一直都在这么做。为的,就是确保《阳光少年报》的品质能好上加好,品质不断提升。

  第三个,尽管有非常非常低的差错率,但有错必纠。《阳光少年报》年度差错,仅有3—5个。即便如此,一旦出现版面差错,必须登报纠正。正是因为差错率特别低,所以才有底气这么做。

  正是对每一个字的心存敬畏,《阳光少年报》看似简单的流程,却做到了无法复制的极致。

  革了谁的命:《阳光少年报》的产品思维

  “《阳光少年报》没有把自己当成媒体,而是一个高度垂直、追求极致的少儿阅读产品。”《阳光少年报》CEO黄宁女士如是说。

  从产品定位上,《阳光少年报》与传统纸媒定位有着本质的区别。《阳光少年报》虽然有着纸质传统媒体的形态,但在本质上,是一个高度垂直、追求极致的少儿阅读产品,商业逻辑已经与传统媒体有着根本的不同。

  《阳光少年报》郑重承诺:永远拒绝广告,包括各种形式的植入广告。使用更加环保、没有铅污染的大豆油墨。使用不刺眼的精品纸,保护孩子视力。报纸为什么是这个大小?根据小学生课桌的面积设计,打开报纸,放在课桌上正合适,阅读最舒适。

  为什么要分8个版?从阅读量上看,每个版大约1700字,5—8分钟可以读完。这就能利用到很多零碎的时间来阅读,并且阅读体验十分轻松愉快。全报1.3万字,每周一次这样的量,日积月累下来,阅读量就特别可观了。从丰富程度上看,8个版的定位特别合理:封面榜样故事、中国大事、中国趣闻、世界大事、世界趣闻、文化、科学、漫画。覆盖面已经足够宽泛,对扩展孩子视野,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看过《阳光少年报》的读者,一定对一个细节印象深刻。在每一个主打稿件的最后,总会有一个“小卡片”,上面有一个词和一段话。这就是《阳光少年报》独家研创的“核心素养体系”。它分为情感、认知、意志三个层面,是根据心理学上的“黄金三角”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合提炼而来的。在《阳光少年报》上,每个新闻故事,都指向一个“核心素养要点”。它会用一个词、一段话的形式来体现。这个故事对孩子有什么价值,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它说得明明白白。这样,报纸上的主要内容,就能与国家倡导推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为一体。通过阅读《阳光少年报》,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核心素养”就有可能变成“软实力”,让孩子们受益。

  谁是幕后推手:《阳光少年报》的互联基因

  家长“种草”,孩子送报。口碑来自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阳光少年报》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和销量,但几乎从未做过广告。这也是互联网爆品的突出特点——口碑裂变效应。

  创刊之初,《阳光少年报》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第一代用户沉淀期”。经过数年的沉淀积累,同时得益于网销产品的散射特性,口碑慢慢扩散到了北上广一线城市。少年报过硬的品质,得到了这些城市妈妈圈的热情追捧。第一个全国影响力中心,是北京海淀区的妈妈圈。不少家长把阅读《阳光少年报》的任务,安排在了孩子的日常作息时间表里;把孩子读报的照片发在小红书上。海淀妈妈圈是全国有名的教育高地,这些妈妈的“种草”效应,很快传递到了全国各地。《阳光少年报》在全国一线城市的读者群体,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正是口碑传播的有力体现。

  不仅仅依赖线上口碑,《阳光少年报》还特别重视线下用户的“转移”。这是口碑形成裂变的关键。

  在《阳光少年报》微信公众号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江苏苏州的华景花园小区,很多孩子们一起订阅了《阳光少年报》。每周报纸送到,孩子便自告奋勇,组成“送报小分队”分发报纸。他们还会把报纸当成“小纸条”,在报纸上留言,互相交流。

  《阳光少年报》是周报,讲述一周内新近发生的时事热点。从选题写作,到报纸到家,都是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的。所以,报纸内容,往往是最近广受关注的热点。这又迎合了互联网流量的特点。有内容的热点,主播带货也更容易获得不错的流量。这样,《阳光少年报》成了自带流量的产品。

  疫情期间,互联网渠道的杂志销售不太景气。《阳光少年报》的入场,在疫情三年里,形成了一个现象级的热度。在互联网各种销售渠道,《阳光少年报》带动图书、杂志,都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有网络主播说:卖了《阳光少年报》,店里其他图书杂志也变得好卖了,挺神奇的!

  (通讯员 胡世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胜昔)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天津戏剧节开幕

  • 服贸会上的文旅“新”体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