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声:不动摇、不走样,奋力撑好疫情防控的“每一篙”——抗疫攻坚进行时④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 正文

河声:不动摇、不走样,奋力撑好疫情防控的“每一篙”——抗疫攻坚进行时④

来源:大河网2022-11-27 21:01

  近期,多地本土疫情呈现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疫情波及面扩大的严峻复杂态势。面对这一轮疫情考验,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不动摇、不走样,快速反应、科学防控,努力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着眼于“快”,快速高效拔点清面。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也演变出多个亚分支,其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必须坚持“快”字当头,以快制快,尽快阻断传播链条、遏制扩散蔓延。对新发疫情区域“围住、捞干、扑灭”,提升混管阳性风险处置效率,以最快速度找出感染者;对判定的密接人员及时管控,快检、快转、快隔、快解,以最快速度做好应对疫情的各项应急准备……必须要慎之又慎,打起十二分精神跑赢病毒,力争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实现社会面清零。

  立足于“准”,科学精准管控疫情。疫情防控关键在于以防控确定性应对疫情不确定性。应对狡猾的病毒,“科学精准”是道必答题。根据病毒的新变化、疫情的新情况,科学、动态调整各种策略和手段,使防疫工作更具精准性、有效性;以需求为导向,跨区域自动配置、调度和配送人力、物资、防疫、医药等各类资源,形成快速反应、资源整合、合力攻坚的局面,切实掌握防疫主动权……只有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把有限的防控资源用在最重要的防控工作上,才能不断筑牢疫情防线。

  情系于“民”,暖心服务保障民生。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疫情给群众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越是非常时期越要关注民生,把老百姓的冷暖记在心上,让民生保障的温度驱散疫情阴霾。比如,针对社区孤寡独居老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制定发放生活保障和看病就医“明白卡”,明确专人做好生活物资配备、药品配送、重点人群照料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慰问、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建立志愿服务协调机制,提供需求信息,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及时有序开展活动。多些暖心举措实招,最大限度保障民生需求,缓解疫情下产生的心理焦虑,才能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双胜利。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与疫情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意志的比拼。关键时刻,一定要铆足劲,绷紧弦,奋力撑好“每一篙”,精准落实“每一策”,用坚持之韧应对疫情之变,赢得战“疫”主动权,我们就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戴治国)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