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步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河南单元,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使命担当处处可见。在这里,一个透明的“智能”粮仓模型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通过触摸模型上的智能屏,观众可以观看种子的培育和成长过程。
它的原型,就是河南周口淮阳时庄遗址粮仓。
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的“时庄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粮仓城”遗址。4000年前,夏朝先人们用其独有的“藏粮于技”的智慧佐证了那个年代农业生产的辉煌和农耕文明的繁荣,“时庄遗址”也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近年来,随着考古的深入发掘,专家判断“时庄遗址”距今3750年至4000年之间,正是夏朝的早期阶段;对发掘出的植物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均为粟和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米和黄米,并且在土壤中还检测出了已经炭化的粟和黍的种子。
在时庄遗址,考古人员还同时发现了壕沟和陶器。于是有人认为这里可能是古代军事防御之地,也有人认为是祭坛。综合多种因素,经过反复论证,考古专家最终推断:时庄遗址是一处以储粮为主要功能的特殊仓城。(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通讯员 韩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