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深秋时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天高云淡,风清气爽。10月26日,河南淅川县老城镇马沟村杏李果园里,果农陈永恒正忙碌着给果树整地、施肥……“今年我种了65亩杏李,每亩收入5000多元,累计收入30余万元。现在是杏李管护的最佳时期,园子管理好了,明年收成会更好。” 陈永恒边整地边信心十足地介绍。
近年来,淅川县立足特殊的区位优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水质至上、绿色发展”的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通过生态农业转型等方式,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靠山。
针对秋季林果业管护的时令特点,淅川县聘请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大、陕西杨凌等农业科研院所或“特色林果业之乡”的专业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一边为果树“体检”,一边对果农进行手把手地实践指导,详细为果农讲解果树开沟、施肥、嫁接等技术要领,并根据不同林果特性,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管护现场演示,确保果农学懂弄通,增强发展林果业的信心和决心。
老城镇杏李管护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一江之隔的仓房镇,专业的柑桔嫁接队伍正在对“仓房柑”进行嫁接改良。
“今年,我们邀请专家指导果农在柑桔树上嫁接了葡萄柚、果冻橙等新品种,明年,园子里的柑桔品种丰富了,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销路自然会更好,群众的收入也会大幅提升。”10月26日,仓房镇侯家坡村党支部书记唐红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得益于淅川县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的深入实施,该县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扶持果农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产业持续提质增效。目前,淅川县已发展软籽石榴、杏李、黄金梨等生态林果20余万亩,建成精品果园13个,特色林果业使群众栽下“摇钱树”,培育起致富“恒业”,端上了“金饭碗”。(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