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南开封示范区:畅通城乡要素循环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河南开封示范区:畅通城乡要素循环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0-21 15:22

  河南省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地处河南省会郑州和“八朝古都”开封老城区之间,是典型“一头连城市,一头连乡村”的城乡结合体。

  示范区属于平原地貌,最早是一片“鸟不落”的黄沙地,随着郑州和开封一体化发展,承接了大量的城市功能转移和产业转移,城镇化率由原先不足20%提升到85.14%,2021年三产产业比例为1.8:31.2:67.0,二产产值增速全市第一。

  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高效城镇化的关键。示范区围绕发展“近郊型”特色农业服务城市需求,提质先进制造业以工补农,壮大各类服务业促增收为主路径,加快城乡产业融合互补。

  加大“三农”投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区基本完成“村改居、乡改办”工作,仅剩水稻乡、杏花营街道、杏花营农场内的37个“涉农”社区仍保持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依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截至2022年8月底,“三农”领域财政资金投入较2021、2020年全年同比增长25%、106%,有效保障了“三农”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示范区国土“三调”后基本农田仅剩3.7万余亩,近几年聚焦“近郊型”城市特点,围绕大力发展集生产、休闲、娱乐、教育、养生等集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格局。其中,双河铺社区建成开封八斗生态农庄,种植菜薹直供香港;张湾社区种植玫瑰,生产食用酱、花茶、纯露等产品,形成“网红”打卡地;贺砦社区培育出“汴玉”牌西瓜3大系列40多个品种;枣林社区规模种植红紫薯供不应求;马砦社区发展高效农业大棚,实现红龙果、番石榴等“南果北种”,推广观赏鹦鹉养殖,带动群众增收;花西社区建成占地1400余亩的中国菊园生态旅游景区,美丽开封菊花鲜花毯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强化“以工补农”,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示范区处在“郑开同城化”发展的主轴上,目前,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物流、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新型材料“2+2+2”产业体系,拥有奇瑞汽车、中联重科、韵达物流、中通物流、益海嘉里、奔腾激光等多个国内行业龙头,有效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不断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2022年上半年,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招商引资综合排名全市第一,“以工补农”根基不断夯实。聚焦国家粮食安全,联合河南大学三亚研究院所,建设中原生物技术研究院,设置河南大学三亚研究院分院、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河南分中心、河南大学现代育种与绿色农业研发中心等8个重要科研机构,攻关突破国家粮食育种方面“卡脖子”技术,打造河南-海南种业科技创新联动体系。

  多渠道促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示范区是疏解开封老城区功能的重要依托,随着大量的行政、学校、医院、工厂、企业等单位迁入,有效带动了示范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因此就业是提升居民收入重要途径。示范区牢牢把握“稳就业、保就业”的工作总基调,扎实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行动,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等级认定评价机构企业建设,增加居民就业能力;定期开展“百日千万”、“迎春送暖、稳岗留工”等现场招聘活动,线上招聘信息做到日发布、周更新;充分发挥社区就业精准服务和兜底作用,社区智能就业信息查询、咨询端口全覆盖,动态开展“零就业家庭”清零行动。近三年来,示范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以下,远低于4.5%以下的省定控制目标。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因地制宜、精准引导,逐步形成以种植业、土地流转、房屋租赁、公共设施维护等多种收入途径,55个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社区全部达到5万元/年以上,稳步构建以福利分红、就近就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链接机制,有效促进群众增收。2021年示范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目前示范区全域实现硬化道路“村村通”,集中供水、供电、供气、“5G”信号全覆盖,实施涉农地区清洁取暖“双替代”改造,荣获河南省“双替代”供暖先进集体,基本实现居住点供暖全覆盖。近几年,示范区聚焦群众更高生活水平需求,抢抓郑开同城化发展战略,全面发力城乡公共服务品质升级、互联互通。

  交通互通。以畅通城乡道路为重点,高标准完成金明大道北延、西干渠通行系统、省道S312(沿黄公路)、国道G230黄河大桥等沿黄重大交通工程,打通二十二大街、十九大街、陇海二路、陇海三路等一批“断头路”,有效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以融入郑州都市圈为重点,连霍高速、郑民高速、郑开物流通道、开港大道等7条通道直通郑州和新郑国际机场,建成郑徐高铁开封北站和郑开城际铁路宋城路、运粮河等站点,直达郑州地铁,启动了郑开快速路改造,实现了郑开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形成郑汴港“半小时”通勤圈。

  教育公平。实施教育设施提质扩容,近两年来投资约16亿元,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6所,完成农村学校建设项目5个,新增学位1.5万余个。着力实施集团化办学,组建6个教育集团,推进校长教师轮岗制度,2022年城乡教师交流112人、校长(书记)交流7人,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成功引入河南省实验小学,推行课程互选、名教师互聘、校外拓展互联,打造出“郑开教育同城”典范,周边班村、史砦等涉农社区学生,家门口享受全省顶尖教育资源。

  养老医疗均衡。围绕城乡居民养老、医疗政策和资源均等化享受,建成养老服务中心106个,区、乡、社区“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城乡居民参保征缴完成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全域实行“一站式一窗口一单制”即时结算服务,管理各类医疗机构267个,乡级卫生院、涉农社区卫生室全覆盖。特别是立足中医药传承创新,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建成中医馆,建设开封市中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暨自贸区医院,布局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国家内分泌区域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六大板块,成功入选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库。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以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区)为目标,打造‘郑汴兰’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核心支撑,同时坚持以郑开同城化为标尺、文明城市为统领,加快推进城市老旧小区规范提升、城中村改造安置、产业集聚区‘腾笼换鸟’,依托国家级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开封综合保税区三大外向型平台,提升德国汉堡、阿联酋迪拜、拉脱维亚里加等地区设立18个海外仓带货能力,申建全国农业对外合作‘两区’,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为示范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河南开封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肖文兴如是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胜昔)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