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南内黄:玉米适时晚收 让粮袋子更鼓钱袋子更实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河南内黄:玉米适时晚收 让粮袋子更鼓钱袋子更实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0-11 10:34

  又是一年丰收季,遍地金黄玉米香。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52万亩玉米即将进入收获期。记者走进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石盘屯乡的万亩玉米种植区,技术人员正在与当地的玉米种植户现场讲解技术,查看玉米长势,大力推广普及玉米晚收增产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助农增收。

  多方指导 消除玉米种植户困惑

  书要细读,田要细管。秋分时节过后,大部分秋季农作物已进入成熟期。为推广玉米晚收技术,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技术人员持续奔走在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现身说法,指导当地农户做好玉米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

  “农户们最担心玉米的晚收会影响小麦的播种,造成小麦减产。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人在理论上懂得了玉米适当晚收可增产的道理,但在生产实践中却没有完全做到。所以既要改变农户种植理念,又是做好玉米管理技术普及。我们的晚收技术推广先从玉米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做起。”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武贵周介绍道。

  “我今年种了近100亩玉米。请咱技术员过来指导看看,是否具备收获条件。玉米晚收是不是真的能增产?得请教一下技术员帮咱看看。”楚旺镇毛韩村玉米种植户孙水喜说。

  和孙水喜有着同样困惑的还有二安镇前安村的张翠平,张翠平的孩子在外务工,家里的十几亩地全靠她一人操劳。“收玉米都是跟着季节走,抢着收赶着收,怕耽误种麦。2020年秋天,我玉米收得早,干燥度不够,又加上天气潮湿,垛起来的玉米受潮发霉,损失很大。村里的种粮大户给我讲了,玉米不能收太早,要在植株上控水30%,既能增产又易保存。今年我也加入了合作社,听听人家推广的晚收技术,晚收7天,每亩能增产100多斤呢。”张翠平说。

  记者来到内黄县楚旺镇种粮大户杨春林的玉米田里,杨春林不仅是粮食种植大户,也是内黄县的农业技术特派员,他发展的春林种植合作社目前已有200多人,辐射粮食种植面积7万多亩。“玉米晚收要达到4个条件,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果穗苞叶黄白松散基部叶片干枯,同时籽粒变硬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玉米每推迟收获一天,一亩地的玉米产量就能增加10到15斤。这些知识我已经发到我们种植交流群,并且经常去田地对大家进行指导,让合作社的每个人都知道玉米晚收的好处。”

  过去种粮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到如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成批涌现,内黄县鼓励农户抱团种粮,相互交流。“玉米晚收增产”也正是通过这些农户交流群口口相传,改变了当地多年的收获习惯。

  知晓晚收好处 要让玉米丰收变增收

  科学秋收,农民增收。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延长玉米灌浆时间,玉米适期晚收,增加粒重,是一项不需要增加任何投入即可增产的重大节本增效实用技术。

  “像这样的玉米,须发黑,枯发白,还要再推迟7到10天收获,适时晚收可以增加粒重和蛋白质含量,提高淀粉含量,一亩地增产100多斤,就是100多元。”内黄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陈德林在对记者讲解玉米晚收的重要性时说到。

  作为当地的玉米种植大户,内黄县石盘屯乡樊庄村村民樊永希在最近几年的玉米种植中实施晚收,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效益,不仅让他尝到了科学种植的甜头,也让他对种好地、多打粮信心十足。

  樊永希说:“通过咱县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对玉米晚收技术确确实实起到了很大作用,像我种这200多亩地,向后推迟10天,每亩就多收100多斤,这200多亩地就是2万多块钱,我们农民得到很大实惠,种地也有信心。”

  机械有保障 将晚收进行到底

  晚收要宣传,机械要保障。据当地的农业技术人员介绍,眼下内黄的气候和温度,适合实施玉米晚收,能极大提高玉米的产量。当地农业部门预测,通过实施玉米实施晚收,全县玉米将能增产7000多万斤,为玉米种植户增收上亿元。

  在内黄县亳城镇东亳城村,记者看到该镇的“秋收巡逻车”正在向村民传授秋收注意事项。像这种巡逻车在亳城镇有10多台,每天在各村之间做好巡逻,传播秋粮田管技术和秋收注意事项。

  “今天的小麦比往年晚种了3天,收获期要比往年相应晚几天,以前自己掌握不好收获时间,影响玉米产量,现在我们都不急着收玉米,镇政府在每个村都派了技术员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收玉米种麦几天就能完成,种地是越来越省心,粮食越来越高产。”亳城镇东亳城村村民刘月芳笑着说。

  目前该县调配玉米收获机1100多台,促进秋粮提质减损,确保颗粒归仓。“耕种收‘一条龙’是实现玉米晚收增产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广普及玉米适时晚收和小麦适期播种技术的关键。农机部门全力做好机收保障,提高机械化秋收力度,缩短玉米腾茬到小麦播种时间,保证稳产、增产,提高全县粮食产量。”内黄农机中心副主任刘献锋介绍道。(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丁艳 通讯员刘小方)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