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南汤阴:种植开店齐致富 一根甘蔗两头甜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河南汤阴:种植开店齐致富 一根甘蔗两头甜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0-04 11:14

  “家人们,我国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一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体有个特殊的穴位,足三里,每天灸一下,胜过你吃一只老母鸡。足三里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其定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10月3日,在河南汤阴九头仙艾公司内,镜头前,线上主播孟迪一手演示穴位的位置,一只手手持艾柱,慢慢演示如何灸足三里穴位。

  和他一样繁忙的还有车间的工人们,由于直播带货火爆,九头仙艾公司生产车间内更是开足马力生产,一个个包裹像一个个小翅膀一样飞向全国各地。车间女工李盈盈说:“我家就住在不远的汤伏新城,以前都是外出打工,现在不出家门就把钱赚了,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老人小孩。”

  学员在学习艾灸技术

  据悉,安阳九头仙艾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生产艾条、艾绒、艾柱、艾草沐浴系列、足浴系列、洗护系列等40多个品种。为助力企业产品提档升级,扩大产业规模,在汤阴县政府的主导下,自2020年起,连续两年,汤阴北艾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农产品标志、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三张“国字号”名片为汤阴北艾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于提升“汤阴北艾”品牌知名度,带动农民致富,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民在学习种植技术

  一根甘蔗两头甜。在汤阴县北艾堂艾灸店,紫色的艾烟冉冉升起,技师马兰兰正在熟练地拔罐、点艾、熏艾等,只见陶罐在她手中飞舞,然后用艾条对准穴位慢慢灸。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开始注意养生保健了,来我们店艾灸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老板马兰兰脸上溢满笑容。她介绍,自己属于伏道镇贫困劳动力,之前曾经在镇上从事过艾灸工作,后来又到县城打工,苦于缺乏专业技术,收入一直不稳定。后来,她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免费艾灸技术培训,还加盟了九头仙艾的“北艾堂”,自己开了店当上老板,圆了创业梦。现在,她的小店已经拥有稳定客户,收入满意。

  据悉,汤阴县依托安阳九头仙艾业有限公司专门创办了九头仙艾职业培训学校,传承艾灸技术文化,培育地域特色人才,逐步构建起“艾草种植、灸法理论、临床实操”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为县域符合培训条件的人员免费提供培训,初步形成了“企业+村镇+加盟店+返乡创业者”的“闭环”模式。

  线上直播也向广茂的农村延伸。这几天,在伏道西水磨湾村,大家正忙着在艾草种植基地忙着浇水、除草。

  “艾草每年可收获三茬,每亩产量在一吨左右,年收入5000到6000元。”张东山仔细地算起了经济账。既是西水磨湾村艾草种植户之一,又是该村村主任的张东山如是说。

  2017年,张东山积极响应伏道镇政府号召,率先带动村里几十户村民种植了艾草,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安阳九头仙艾业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该村种植艾草达1200余亩。

  “我平时身体不太好,家里地少,别的活儿也干不动。这不,闲了来艾草地里浇浇水、拔拔草,帮着管理管理。收割后再捋捋艾叶,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一年下来,能增加一万多块钱的收入。” 今年70多岁的张学义大爷边拔草边乐呵呵地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安阳九头仙艾业有限公司成立艾草合作社10家,发展艾草种植基地10个,全县艾草种植面积15000余亩,年销售收入6500万元,安排35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就业脱贫。该公司已然形成集艾草种植、生产加工、生物提取、市场销售及养生理疗、技能培训、艾草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作为企业所在地,我镇连续举办三届艾草文化节,邀请省、市媒体进行立体化、多平台宣传;组织举办扁鹊中医药文化论坛,开展名医学术思想和学术流派研究;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平台,提升产品附加值,”伏道镇党委书记李方超表示,“下一步,我镇将持续扶持艾草种植,发展扁鹊庙周边乡村旅游,打造‘汤阴北艾’文化产业园、艾草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扁鹊艾草康养小镇、‘汤阴北艾’万亩艾园、艾草旅游观光小镇,带领全镇群众用艾草这把金‘药’匙,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大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丁艳)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