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南淅川 农民唱响林果致富歌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河南淅川 农民唱响林果致富歌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9-23 11:00

  “非常感谢县林业局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今年石榴丰收在望,亩产6000元没问题……”9月18日,淅川县丹亚湖软籽石榴基地负责人梅发德说。

  这里也是淅川县农民依靠林果致富的一个缩影。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全县荒山荒坡面积大,近年来,该县按照“一乡一品”的工作思路,加快林果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林果23万亩,走出一条发展林果业催生农民致富的新路子,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公司聘请我在这里负责石榴基地日常管护,每月给我发固定工资3000元,再加上地租和平时家里其他人打零工的收入,每年能挣到4万多元。”日前,在淅川县豫淅红软籽石榴基地打工的杨山村贫困户杨朝锋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为调动农民发展林果积极性,淅川县全方位扶持林果产业的发展,出台了林果产业管理补助办法,对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林果产业的,每亩予以350元补助。仅2022年淅川县财政投资2200万元,用于全县林果业提质增效和打造林果标准化示范园,示范带动全县林果产业的发展,并整合涉农项目重点支持林果产业发展,做到基地建在哪里,项目就跟进到哪里,先后引进河南仁合康源、河南豫淅红、河南丹圣源等林果企业20多家,发展林果10万多亩。

  “河南仁和康源农业有限公司在九重镇发展软籽石榴1.8万亩,将当地500多户贫困户变为产业工人,户均地租和务工年收入20000多元。进入盛果期后,镇村、企业和贫困户按纯收入1:4:5分红,每亩贫困户新增收入5000多元。”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梁虎兵介绍。

  淅川县建立林业微信平台,组织人员对全县发展的林果进行普查,按照地点、面积、树种、品种登记造册,在网络进行发布推介。同时,林业专家在网上及时发布林果管理相关技术、定期发布林业相关政策及市场供求等信息,为林农发家致富牵线搭桥,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

  并聘请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大等省内外林果专家作技术顾问,抓住河南省林业局对口帮扶淅川的机遇,由省林业局选派20名优秀科技干部分包到各乡镇,实现全县15个乡镇省林业局技术人员全覆盖。组织30多位林业“土专家”的林果技术服务队,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发放林果实用技术资料,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林农,解决了农户发展林业技术的“瓶颈”问题。

  淅川县以林果为依托,加快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建设,带动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林旅融合,实现林游一体,在林旅融合中实现可持续增收。淅川县豫淅红公司依托软籽石榴种植基地沿丹江库边绵延十余里的优势,发展森林旅游,沿丹江建立了“花红叶绿、十里长廊、依山临江、榴果飘香”等石榴园区,利用每年举办采花节与采摘节,来这里休闲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助推全县旅游业发展。目前,该县已培育林业生态观光、休闲采摘、森林康养、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建成林旅融合示范园40个,带动周边1000多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目前,淅川县初步形成了盛湾、九重镇的软籽石榴产业;毛堂乡茶叶和黄金梨产业;老城镇和滔河乡杏李产业;大石桥大樱桃产业和仓房镇柑橘产业,山区群众的40%的收入来自林果业,有10万人依靠林果走上致富路,2022年全县林果产值6亿元,涌现亿元以上的乡镇2个,千万元以上的村8个。(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丁艳 通讯员周桃龙)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