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南安阳:红旗渠再登教科书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河南安阳:红旗渠再登教科书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9-19 18:01

  红旗渠的照片登上了教科书。

  “咱们红旗渠的照片登上了教科书,这是一张美丽的航拍照片,照片里的红旗渠就像太行山的一条蓝色飘带……”9月11日早上,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黄华河畔晨读的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北校学生元舒冉和苏凯樱向晨练的市民报告这一好消息。

  元舒冉和苏凯樱都是四年级1班的学生,当天早上,她们在苏凯樱的妈妈马瑞利的带领下到黄华河畔晨读,完成晨读任务后,担任起义务讲解员,向市民们报告新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新发现——红旗渠的照片登上了教科书。

  元舒冉说:“刚发下来新书,我翻开了数学书,一下子就看到了家乡的红旗渠,自己感到非常骄傲。”

  苏凯樱说:“我们学校经常开展‘红旗渠精神进校园’活动,我们都是红旗渠讲解员,红旗渠登上教科书让我们感受到了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的魅力。”

  马瑞利说:“咱们家乡的红旗渠登上教科书插图,作为林州人,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新时代需要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

  该校教师郭丽燕告诉记者:“新学期开学后刚发新书,我们就看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新课本《大数的认识》一页的插图在关于河南省人口的介绍中用的是红旗渠的照片,红旗渠代表的是河南的形象,这在我们全校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登上教科书的红旗渠照片

  红旗渠照片登上人教版教科书,更让红旗渠风景区的工作人员感到骄傲。

  景区工作人员王梓骅告诉记者:“这张照片是我和同事张万强拍摄的,拍摄时间是去年秋天,拍摄地点是在红旗渠青年洞风景区入口处上方的渠段。那时,太行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红旗渠如一条玉带穿行其间,看着那种大美风景我觉得我的语言是苍白的。再过一个多月,大家登上红旗渠就可以看到这种美丽的金秋景色了。”

  “红旗渠照片登上教科书也是安阳摄影界的骄傲。”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安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俊生说,“照片展现的是红旗渠上最美的一段风景,既让人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效,又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红旗渠登上教科书是当代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红旗渠是一部顶天立地的活教材,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面旗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研究员原绿色说。

  原绿色在本世纪初曾经担任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在任期间积极倡导开展“红旗渠精神进校园”活动,带领老师们开发《走近红旗渠》校本课程,围绕“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要做了不起的中国人”主题,对孩子们结合身边事例进行“林州了不起,林州人了不起,要做了不起的林州人”的红旗渠精神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立体式综合教育,致力于红旗渠精神代代传。

  原绿色介绍,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旗渠就是中小学教材《毛泽东思想课》里的重要内容。后来学科分设以后,又被压缩改编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第八册《语文》教材里,成为一代一代小学生的启蒙学习内容。本世纪初退出了小学教科书。

  但是,红旗渠的内容在初中的《中国历史》中有所体现。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教科书第32页的“课后活动”栏目中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就是这种风貌的典型代表。查阅资料,了解红旗渠的修建过程,谈谈你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阳市教育局局长黄艳建议将“红旗渠精神”等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材。

  黄艳认为,从红旗渠精神里体现出的爱国和奋斗的精髓值得每一个新时代青少年学习并受用终身。把红旗渠精神全方位、多渠道融入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进一步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滋养新时代接班人的内心世界,升华中小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他们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学习、创业精神,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同时,这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当代中小学生处在自媒体发达,流行文化、娱乐文化深刻影响日常生活的时代,而流行文化、娱乐文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巨大,崇尚物质、贪图享乐等不良价值导向侵蚀着学生的价值养成过程。校园必须担当起弘扬主流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的文化使命。

  黄艳建议,将红旗渠精神以及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长征精神、抗疫精神等列入思政课,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有助于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丁艳 通讯员刘剑昆)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