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伊高速预计年底建成通车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新伊高速预计年底建成通车

来源:掌上洛阳2022-08-03 21:17

  8月2日,洛阳市宜阳县闷热,新伊高速建设正酣。

(3691864)-20220803183453.jpg

  “往左边来点,对准”“慢点倒车”昨日中午,新伊高速下穿郑西高铁项目建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一辆大型运载车正小心翼翼地倒车——车上装有一块重达近百吨的预制梁,车后是一台架桥机,司机要一边倒车一边修正角度,保证将预制梁放在架桥机正中间。

GetAttachment (1).jpg

(3691865)-20220803183504.jpg

  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新伊高速一直备受关注。目前,该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建成通车。中铁上投新伊高速工程指挥部最新资料显示,截至7月底,新伊高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6.99亿元,占总投资95.26亿元的91.3%;隧道工程完成100%,路基工程完成99%,桥梁工程完成94%,涵通工程完成99%,路面、机电、交安、绿化工程正加紧推进。

(3691866)-20220803183513.jpg

(3691867)-20220803183523.jpg

  作为河南速公路“双千工程”“13445工程”重点项目、连霍二广高速联络线,全长81.2464公里的新伊高速起自新安,经宜阳止于伊川,连接连霍、郑卢、洛栾、二广、G310、S240等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穿越陇海铁路、郑西高铁等铁路,跨越洛河、伊河等河流,是未来我市“第二绕城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跨路多、涉河多是项目的最大特点,也是项目的难点。

GetAttachment (2).jpg

(3691868)-20220803183531.jpg

  新伊高速郑西高铁大桥共12跨,全长365.98米,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跨下穿高铁更是项目全线能否按时建成的关键所在。

  “仅用时半年就完成了施工的全部前置要件。”中铁(河南)新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中铁涉铁路工程建设经验丰富,因此针对该大桥多次专题梳理施工图设计、代建手续办理以及监理、施工单位招标等。目前,该大桥左幅的1—12跨已经贯通,8月中旬右幅也将贯通。

(3691869)-20220803183540.jpg

  柳泉枢纽互通式立交与郑卢高速交叉,全长1.6公里,是“T型+喇叭式”互通立交,共设九条匝道。

  “目前主体已经完工,配套设施正在建设。”该负责人介绍,自开工之初,他们先后进行郑卢高速天桥爆破拆除、拼宽桥架梁等一系列施工,还针对实际地质情况动态优化边坡防护、绿化,目的是打造“绿色高速”。

GetAttachment.jpg

  洛河特大桥于去年11月完工,是新伊高速6座特大桥中首座完工的桥梁。该桥共43跨,全长1307.10米,因经过自然保护区域和多个景区,其担负的环保和乡村振兴任务比较重。

  洛河特大桥下就是洛河鲤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方通过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期避开鲤鱼繁殖季节,对水下施工工艺进行优化、监控,以减少水质污染,把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降到最低;该桥附近的灵山风景区、洛邑七彩生态园、莲花公园是宜阳县重点旅游景区。为配合地方旅游规划,建设方在该桥23号墩至锦屏山隧道进口段增建了主线景观提升工程。

  2020年4月水沟河隧道左线顺利贯通,2021年5月锦屏山隧道贯通、11月洛河特大桥完工,今年4月水兑河特大桥双幅架梁完成、6月15日永定河大桥双幅架梁完成,6月25日涧河特大桥上跨陇海铁路转体桥现浇梁浇筑完成、7月13日杜康河特大桥双幅架梁完成……攻关不遗余力,冲刺更需发力。年底,新伊高速将成为洛阳西南方向新的交通大动脉,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增添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洛报融媒·掌上洛阳客户端 记者 赵硕 通讯员 孙虎/文 记者 张怡熙/图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