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薪火营: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薪火营: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7-26 14:38

  “现在的重点工作是疫情防控,排查返乡人员,督促沿街门店落实好疫情防控政策。”7月25日,河南省邓州市花洲街道三里阁社区党支部书记杜恒告诉记者。除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外,杜恒还有一个身份是邓州“编外雷锋团”薪火营教导员。

  1960年8月,邓州560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原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成为雷锋的战友,亲眼目睹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亲身感受了伟大的雷锋精神。相继复员、转业回到故乡后,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编外雷锋团”。2014年6月,“编外雷锋团”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目前,“编外雷锋团”有38个营、17个直属连排,成员2.2万余人。

  为了让“编外雷锋团”后继有人,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从2002年开始,邓州定期往雷锋生前所在团输送新兵。目前,已输送七批475人。这些人退伍返乡后,主动申请加入“编外雷锋团”。2014年8月15日,“编外雷锋团”薪火营成立。“穿上军装是雷锋团的战士,脱下军装依然是雷锋精神的传人!”薪火营营长雷天才告诉记者。

  2020年初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薪火营成员纷纷请缨到社区、卡口执班。当得知武汉缺少蔬菜的消息后,薪火营20多名骨干成员专程到该市汲滩镇收购收菜。3月1日早晨6点,他们冒严寒踏冰雪,从地里将一棵棵西兰花、大白菜、花菜、包菜砍掉,剥去叶子,装进蛇皮袋,扛到地头。当晚10点半,20吨蔬菜运往武汉。“邓州和武汉人民心连心,河南、湖北携手抗疫!”车厢上的红色横幅,在寒夜中显得特别暖心。在他们的带动下,“编外雷锋团”累计为武汉送去新鲜蔬菜150余吨,为武汉人民解除了燃眉之急。

  2021年夏季,我国多地发生暴雨灾害。杜恒告诉记者,汛情就是命令,薪火营200多名成员立即带着救援物资,兵分三路抵达郑州和新乡进行救援。他们瞠着泥浆步行20多里,一户户排查搜救,开着冲锋舟转运居民……6天6夜,薪火营共抢救转移受灾群众2000余人。

  薪火营二连连长、市应急管理局职工张真负责构林镇杨渠村扶贫工作。他与村两委成员一起研究致富门路,多方协调,引资为杨渠村办起了制衣厂,全村120名青年妇女找到了就业门路。村民王桂芬感激地说:“一个月能挣到2500元,既能照顾家里两位老人,还能供养孩子在村里上学,比远赴广州打工强多了。”

  薪火营三连指导员吕博在市公路局主要负责市乡两级村村通公路施工工作,他修过的道路无一出现质量问题。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他把方便带给群众:帮助困难群众、五保户接通水泥道路。

  据不完全统计,薪火营成立以来,为困难家庭、灾区群众、贫困病人捐款近200万元,捐物2万余件,做好事1万余件。2021年9月,薪火营被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抗击疫情、抗洪救灾、帮贫扶困、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不忘初心,做好雷锋精神传人。”“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动情地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丁艳)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人民警察节重磅视频《无界守卫》

  • 哈尔滨亚冬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发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