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南社旗:创优人才生态 筑牢服务暖巢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河南社旗:创优人才生态 筑牢服务暖巢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7-25 13:45

  “社旗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注定结缘的兴业热土,这里亲商、爱商、惠商、融商的浓厚氛围无时不感动着我。”7月23日,位于河南省社旗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华纬弹簧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声隆隆,看着生产线上工人干得热火朝天,总经理文学一脸惬意。说起县里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这位刚刚被评为“出彩社旗人”的湖南湘潭人满意有加,“社旗对人才的渴求和优待,让我在这里坚定地扎下了根,社旗就是我的家!”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近年来,河南省社旗县大力实施人才服务保障工程,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深耕育才“沃土”,制定聚才“良方”,筑牢服务“暖巢”,让各类人才在社旗工作沉得下去、安得了心、扎得住根、干得成事。

DSC_0222_副本

  制度保障,强化政治引领。该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印发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政策举措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经常性联系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听取专家意见制度等,明确“一对一”包联服务专家人才对象,确保县处级领导每季度最少开展一次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活动,县委人才办及时跟踪对接,针对联系服务情况建立专项工作台账,逐项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及时解决专家人才工作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至目前,开展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活动160余人次,帮助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难题70余件。

  建设平台,提供暖心服务。该县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乡土人才“一对一”沟通联系机制,开通乡土人才联络微信群,利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县乡各级专程登门慰问乡土优秀人才代表;县委组织部牵头组建政策宣讲、种养殖服务、创业就业指导等6个类型27支服务团队,分产业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现场为各类种养大户、产业基地、厂矿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开通社旗人才“APP”,在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和贫困群众中进行安装使用,各类人才通过与服务对象线上交流、现场指导,帮助破解生产经营中实际问题1300余件次。

  评优礼遇,营造浓厚氛围。该县通过组织开展“乡土拔尖人才”“最美教师”“最美医生”等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对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社会贡献大、群众认可度高、引领作用发挥好的优秀人才进行隆重表彰;同时依托社旗县融媒体中心、社旗人才工作网、社旗人才工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宣传作用,通过开辟专栏、长廊宣传、风采展示等形式,大力宣传优秀乡土人才典型和先进事迹,引导社会见贤思齐,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至目前,全县评选乡土拔尖人才36人、“最美乡村教师”20名、“最美乡村医生”18名、“出彩社旗人”20名。

DSC_3274_副本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优人才生态,筑牢服务暖巢,引来群贤毕至,各类人才济济。”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张明亮介绍,截至目前,通过本土培育,全县组建了涵盖“蔬菜、林果、中药材、苋草、畜牧、仿真花、食用菌、光伏”等八大产业共1300余人的“乡土人才”队伍;按照行业分类分层建立了4200余人的“社旗县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通过招才引智,共引进各类回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1600余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倍增。(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丁艳通讯员 申鸿皓 )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

  • 感受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