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已经82岁的陈宗奇老人,是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丰集镇洞冲村龙井村民组村民。
早几年因为交通不便,跟着两个儿子住进S339省道旁新楼房的老两口,随着脱贫攻坚中“组组通”水泥路修到老家门口,在大别山下这个依山傍水小山村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他和老伴,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回到住惯了的小村里,耕田、种菜、锄草、施肥……无论寒来暑往,无论雨雪风霜。
鸟瞰河南省商城县丰集镇洞冲村龙井村民组 刘宏冰 摄
他说,他和老伴都舍不得村口的那口千年古井,更离不开古井旁那对世代相拥的“爱情树”——两棵树龄至少在400年以上的枫杨。哪怕是无事可干,他和老伴也要回到小村里走走、转转,在大树下乘凉,听听禾苗拔节的声音;在古井旁小憩,听听千年不息甘甜流水的倾诉!
去年冬天,轰隆隆的机械开进了小山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路边泉水奔涌的石头缝,变成了古色古香的雕花石井台;原本的露天小水井,被密封后变成了令人称奇的潜龙吐津;井下荒草丛生、蚊蝇滋生的小水沟,变成了蜿蜒曲折、锦鲤畅游的清水渠;水渠下半亩方塘如镜,鱼虾嬉戏,莲荷争艳;水渠上古树参天,枝叶如盖,这里成了全村人最爱的去处。
小山村通公路,美景引得游客来 刘宏冰 摄
不少搬出去的村民,也像陈宗奇老人一样,整修完村里的老房子,又搬回了村里。如今这个组45户人家,有一半以上住回了老宅子。就连一位县里退休的老干部,也干脆回到老家长住。
如今的龙井村中,青山如屏,田园如画。7月3日,坐在“爱情树”下,听泉水清吟,看日影斑斓,陈宗奇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龙井是一汪天然泉眼,陈姓和燕姓在此世代居住,村因井得名。两家男女常结秦晋之好,互有通婚。这两棵枫杨也成为两家无数男女爱情的见证,因此被称为“爱情树”。
“爱情树”下常有俊男靓女前来拍照“打卡” 刘宏冰 摄
因为这口永不干枯的泉眼,两族后人在此开垦梯田,挖塘养鱼,储存井水灌溉庄稼。冬天井水不结冰,洗衣服洗菜不冻手,夏天井上有大树遮阴凉,下面干活不晒人。冬暖夏凉,细水长流,成为人人称颂的好地方啊!
这两棵“爱情树”还是“英雄树”,村里的老人都说,1929年秋冬,商城起义后,红军有一个连部驻在龙井,从这往金刚台大山里是苏区。过了峡口就是白区,峡口有民团把守。有一天晚上,红军连队外号“王麻子”的队长下山去侦察,被峡口的民团发现偷偷跟了来,“王麻子”发现后,掉头就跑,后面就紧追不放。“王麻子”地形熟,过了这儿原来的那座小桥,往桥下一跳就钻到大树洞里了,民团的人跟着过了桥,围着树转几圈也找不着人,才骂骂咧咧地回去了。现在这树洞又被长住了,说明这井水养人又养树。
“天地万物,皆有灵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俺们这儿近挨着富金山,远连着金刚台,大别山脉绵延八百里,你说这地儿美不美!”陈老乐呵呵地说。
不仅如此,时常在古井旁田地里劳作的陈老慢慢发现,山外来的城里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不少挂着外省车牌的小汽车,也接二连三开进了小村里,古井旁早先修建的能停下10多辆小汽车的停车场,慢慢不够用了。
“‘七一’前一天,县里退休老干部坐满两辆大客车,来这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参观洞冲村美丽乡村建设新变化,围着古井老树忆苦思甜、参观拍照,好多人都舍不得走。”说起名气与日俱增的美丽新龙井,丰集镇洞冲村党支部书记陈再平自豪地说。
“‘爱情树’下爱绵长,千年龙井永流淌;鹰咀山下青山秀,峡口忠魂美名扬;多彩田园助振兴,乌龙洞沟人向往。”丰集镇党委书记王无痕充满希望地说,丰集镇紧抓加快老区振兴机遇,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坚持推进“红”“绿”融合、农旅融合,境内绿水青山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呢!(河南日报记者 胡巨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原载于2022年7月4日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