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南内黄:旧貌换新颜 余庄的幸福生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河南内黄:旧貌换新颜 余庄的幸福生活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6-22 22:20

  进入河南内黄县后河镇余庄村,街道两旁绿树成荫,与栽满鲜花的庭院相互交错,规整宽敞的水泥路面连接着大街小巷。远方的徐徐转运的发电风车映着夏日晚霞,孩子嬉戏玩耍,老人闲话家常,一幅自然和谐、载满乡愁记忆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每个人心里徐徐展开。

06822599a3b8ef844656d9d36535039

  余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在四年前,余庄村道路狭窄不平,环境脏乱差,一下雨就满身是泥无法通行。2018年,余庄村下定决心,誓要人居环境大变样。“看别的村都干净整洁,我们也要变个样,人家能搞好我们也能搞好,全村下定决心,要让余庄旧貌换新颜。”党支部书记史秋文讲到。

  党员带头,全面摊开作战图

  火车跑的快,全靠龙头带。村党支部领队,党员干部带头,以治“脏”治“乱”为重点,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了全面整治,对农村垃圾堆、柴堆、粪堆等“五堆”进行专项清理。为根治户外私搭乱建,村“两委”干部分户到户,实行“三包”一包到底,包做通工作、包顺利施工、包不再反弹。

66d7a2c446d0176616aa365dd6e2c46

  余庄村健身小游园

  历经四年的时间,余庄村完成了厕所革命、安全饮水项目、外墙改造、道路建设等多项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村内每条道路全部修建成柏油路,两侧设立绿化带,全村绿化面积6亩。路两边家家户户门口设有垃圾桶和污水管道。村内外墙统一为徽派风格建筑,错落有序。村民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高,共同创造美丽余庄。

  建好村史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承

  “环境好了,生活美了,兜里也富裕了,革命精神不能丢。要让孩子们发扬老一辈的艰苦奋斗精神,把村里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余庄村党支部书记史秋文说道,这也是余庄人决定建立红色村史展览馆的初衷。余庄村抗日战争时期是三省六县出名的抗日堡垒村,是冀鲁豫军区医院所在地,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祥地。“红色与美丽互彰,史馆与乡村相融”。余庄把红色村史馆建设作为创建过硬党支部的重要抓手,将弘扬红色精神与乡村的发展变迁、民俗文化相结合,积极搜寻红色印记,结合时代背景,把红色元素按照历史脉络,充实进村史馆。“建设村史馆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村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记住村史、记住自己的根!”余庄村老党员史金河激动的说。

2021-03-09 085843 (2)

  余庄庄红色村史馆

  创“五星”支部,文明幸福进万家

  余庄村在完成人居环境大改造之后,近几年得到了不少的荣誉,被评为“河南省基层优秀党组织”,“河南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先进村”,“全国健康村”等等,满满一墙的荣誉展示在两委干部办公室。余庄村却不满足于此,党支部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目标,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不断提升支部建设整体水平,让幸福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

  至今,余庄村已经连续开展了两届“西瓜节”活动,扭秧歌、吹喇叭、切西瓜、品西瓜,热闹非凡,吸引周边乡村的人也来参加。“以前干完活儿,不是打牌就是坐在村头聊天,没啥别的事儿干。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天天都来文化广场跳广场舞,一天不跳啊就难受。”55岁的刘红梅说到。“我们村的广场舞队远近闻名,每年还去市里参加比赛,去年还得了奖。我们附近村有什么活动,还请我们去表演。大家在一个队伍里,越来越团结了,村里拌嘴吵架的事儿越来越少。”余庄村的妇女委员魏珊珊笑着说。余庄村每年还进行“卫生文明示范家庭户”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评选。

2021-02-24 105536 (2)

  余庄村的妇女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表演广场舞

2009bd9753ce44b22f00cbe7d6f55b1

  余庄村“西瓜节”评选大会现场

  如今,余庄村文明乡风入民心,村民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一到傍晚,村文化活动广场的广场舞又开始了,动听的音乐、潇洒的舞姿,舞出了余庄村人对美丽乡村的热爱,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丁艳 通讯员 刘小方)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