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用担当作为书写抗疫答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用担当作为书写抗疫答卷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5-25 18:01

  抗疫一线践初心,危难时刻显担当。面对近期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三附院”)的党员干部把能力作风建设与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在抗疫一线提升能力,改进作风,砥砺初心使命,努力担当作为,以“赶考人”的姿态书写优异答卷。

  织密防控网络 确保患者安全

  郑州本轮疫情发生后,郑大三附院领导班子第一时间躬身入局、积极行动,该院党委书记吴超,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新军多次带领班子成员深入各防控卡口和临床一线查房,连续召开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疫情防控专题会,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对防控措施进行再梳理、再完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工作保障。医疗救治组、护理控制组、感染控制组、保障组、宣传组、督导组、信息上报组7个工作组各司其职,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该院强化医院南北院区入口卡点力量,严格落实扫码、测温等措施,把好“入口关”,切实做到守好门、管好人。同时,该院压实防控责任,划小防控单元,每栋楼宇、每个楼层设有疫情防控责任人和责任科室,确保医院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地见效,门诊患者实行分时段预约就诊,住院患者和陪护进行闭环管理,守护好在院患者的安全。医院还通过强化培训,提升发热门诊、核酸检测点等重点部门人员的防护能力,以及普通干部职工的日常防护能力。

  医院中层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做好行政总值班疫情防控专项日查房、日交班工作,发现防控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做到立行立改,织密医院疫情防控网络。医院纪委成立督导组,对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用监督执纪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畅通绿色通道 保障群众就医

  疫情面前,作为省级妇幼保健机构,郑大三附院广大党员干部不但做到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把担当作为体现在医疗救治能力的提升和对广大妇女儿童的就医保障上。

  “我破水了,是臀位,你们快来!”5月6日上午,一个求助电话打到了郑大三附院产一科。郑州的祁女士怀孕足月,臀位、胎膜早破,情况比较危急,需要紧急住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值班医生石佳紧急协调院内急诊转运车辆,和助产士一起迅速赶到祁女士的家里,将她接到医院。快速复核祁女士的健康码、行程码、核酸阴性证明后,工作人员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并急诊安排剖宫产手术。当天中午,祁女士平安诞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

  疫情发生后,处在封控区域内的郑大三附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门急诊正常应诊,各个病区设有应急过渡病房,随时做好接诊红码、黄码等特殊患者的准备,保障患者的就医需求。作为河南省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郑大三附院提前演练、梳理流程,全力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畅通,确保辖区内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急转诊通道畅通。

  此外,郑大三附院还开启“云端”健康守护,利用互联网医院推出免费网络诊间功能。患者只需手机操作,就可以向妇科、产科、儿科专家发起复诊咨询,满足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足不出户问诊的需求,让广大妇女儿童获得更便捷、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真情服务患者 提升抗疫温度

  在抗疫“大考”中,郑大三附院着力锻造真诚服务、暖心服务的工作作风,真情服务患者,用爱心温暖病房。

  5月9日,郑州疫情防控形势最紧张的阶段,在郑大三附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赵女士因为家在封控区,出院后面临着没法回家的难题。经过积极协调,多方沟通,医院安排车辆,将产妇一家点对点送回家。5月9日至16日,共有7名家在封控区的产妇及其家属在医院的护送下平安回家。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郑大三附院强化人文关怀,关心关注特殊住院患者的需求,主动暖心服务。产科医护人员准备了热水壶、储奶袋、牙刷、牙膏、卫生纸、尿不湿等用品,提供给住院期间物资准备不齐全的孕产妇和陪护;同时,建立围保群,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帮助孕产妇做好自我监测和居家防护。在儿科病房,医护人员主动了解每个患儿最喜欢吃的小零食,想方设法买来,给孩子们送上一份“小快乐”。

  一次次温暖的帮助和努力,汇聚成医患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力量。

  胸怀抗疫大局 践行初心使命

  面对疫情,郑大三附院主动融入全国疫情防控大局,抽调医护人员支援上海、吉林及郑州抗疫,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质量做好核酸采样、核酸检测、定点医院救治等各项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5月2日至17日,郑大三附院连续16天先后派出医护人员2597人次支援郑州市核酸采样工作,累计完成采样143.3万人次,其中重点人群5.9万。春末夏初的郑州,天气变化无常,无论是气温突降的冷雨中,还是30多度的高温下,采样的医护人员每天早出晚归。“郑州速度”的背后有采样队员默默无闻的辛苦付出。

  自4月3日抵达上海后,郑大三附院援护医疗队员先后转战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定点救治医院。面对困难与挑战,124名队员在郑大三附院援护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王军的带领下,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共同战斗,高质量开展援沪抗疫工作。在张江方舱医院,郑大三附院援护医疗队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013人,累计治愈出院928人;在宝山区富长路集中隔离点,郑大三附院援护医疗队累计收治管理隔离人员5003人次,累计解除隔离1331人,阳性患者出院155人;在宝山区仁和定点医院,郑大三附院援护医疗队负责三个病区,截至5月14日,救治管理患者881人,年龄在90岁以上的9人,治愈出院46人。期间,郑大三附院援护医疗队还参与上海全员核酸采集工作,累计采样49669人次,覆盖上海市92个社区村镇。

  在吉林,郑大三附院援吉医疗队领队石瑛、临时党支部书记班振英和3名党员进驻长春市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九台区核酸检测气模舱,负责九台区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工作。他们毫无怨言,坚持全力以赴,始终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用使命、担当、奉献和行动书写着医务工作者守护生命的战疫答卷。(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丁艳)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 甘肃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春播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