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战“疫”时刻,我们在一起!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平小学的老师们虽身在家中,但心系教育,
他们默默坚守,克服困难;他们不言苦累,全力以赴;他们开通空中课堂,演绎教学故事;他们每日防疫调查,情系每位学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聆听他们幕后的故事。
(一)
5月3日,刘瑾老师正带着女儿准备开学用的物品,计划着课堂上要带给学生一个惊喜时,突然接到了线上教学的通知。几乎在同一时间,丈夫接到了要坚守岗位,5月4日-10日全程24小时值班的任务,并要求立刻返岗。婆婆腿受伤回了老家。此时的她立马慌了神,一个人要带着两个孩子,老大要上网课,三岁的老二要妈妈抱。做饭、带娃、上课,该怎么办?焦急中的她想到自己身为党员,再大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于是连夜收拾好物品回到20多公里外的娘家,虽然母亲身体也不好,但是可以帮忙看看孩子。
接下来,大宝每天网课,各种作业任务的接龙统计打卡。二宝极其黏人,经常像无尾熊一样缠到身上。但她还有很多要上课的孩子啊!为了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她早上五点多点就起床,熟悉PPT,认真备课,打扫房间,准备早餐。夜里,孩子睡熟以后,她静心阅读学习,批改作业,听课提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让孩子们感受到跟线下课一样的交流感,她还利用中午午休时间跟组内老师教研,互相学习好的做法,新的方式,交流技巧,减少上网课和学生的距离感。
她说:疫情总会过去,热爱不会消退,希望我能永葆这一份用心,与书做伴,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带着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不断成长。
(二)
王笑老师是一名班主任,为了鼓励学生能够同心抗疫,共克时艰,通过一封封家书给孩子们送去心灵上的温暖。
亲爱的孩子们:
见字如面!
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我们走向校园的步伐,殊不知,那些暂时的推迟和错过,在今天有了特别的“仪式感”。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共同经历着这场战“疫”,面对这场社会大考,咱们学校主动作为,迎难而上,老师们积极响应号召,奋战一线教学,参与志愿服务,做好抗疫工作,以自身行动努力构建以健康居家、学科素养、榜样教育、敬畏生命、心理疏导、实践活动等全方位的云课堂体系。想来,一“班”一家,一“校”一家,老师都要站好自己的“班”岗,守好自己的“师”责,温润孩子成长;而你们也要居家学习,锻炼身体,热爱劳动,勤于阅读,把你们的所学收获和爸爸妈妈讲讲,和老师同学说说……有什么困难和心情不好的时候记得还有大家帮你哦!
孩子们,我们常说爱家爱国,说到家国,传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阅读爱国故事,参观革命老区,讲述黄河故事,观看冬奥比赛……这抹曾经在学校的红色影像你一定没有忘记。家国,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国事当前,匹夫有责。在老师心中,那千万守土尽责,逆行而上的天使白,志愿红,橄榄绿就是平凡中的伟大,是我们要学习的英雄,是真正的先锋榜样!而我们按要求居家防控,认真学习就是担责,就是榜样!
此时此刻此战,相信新时代的我们定能与老师,学校,家国同心同向,同力同行,用手中的“笔”描绘顶天立地的中国形象。
爱你们的我!一起努力,加油!
你们的大朋友:王笑
2022年5月8日
(三)
一七班王娟娟老师是个充满书香气非常有爱的老师,她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带领孩子和家长们阅读。虽然是特殊时期,但也没有间断。她向孩子和家长发出了这样的“暖心话语”:
从这些点滴中,我们看到了王老师们身上闪烁的智慧、责任和爱的光芒。
(四)
从“三尺讲台”到“抗疫一线”,党员干部和教师志愿者们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
张小菊、张瑜、朱兰兰、黄金、孙如意、李煜、杨帆积极参加社区防疫一线,志愿者们在不影响线上教学及疫情相关数据收集上报工作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到现场做好防护马上投入工作。检查健康码、测量体温、耐心指导居民扫码填写信息、帮助老人填写信息、维护队列秩序并提醒保持一米间隔、帮扶腿脚不便老人、扫码录入信息……以实际行动来诠释师者担当。
(五)
还有一批教师,他们的名字叫班主任。全天候坚守岗位,时时刻刻给予学生事无巨细地管理、引导、陪伴、鼓励……工作的细致,无私的付出在细微平凡处体现着伟大和责任。
他们淡化了节日、忽略了早晚,“随时上传、即刻落实、必须完成”成了他们最熟悉的词汇。他们用坚持、真诚赢得了家长的支持配合,在学校、家长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无阻的桥梁。
他们,很朴实、很真实,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与担当。
一张张图片,
一个个故事,
一份份感动,
向默默奉献的老师们致敬!(通讯员 王路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