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有一种精神值得追寻——冬奥会《奥林匹克颂》背后的故事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有一种精神值得追寻——冬奥会《奥林匹克颂》背后的故事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2-18 16: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

  2分27秒,没有伴奏,马兰花童声合唱团的44个“红脸蛋”用希腊语献唱《奥林匹克颂》,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瞬间从北京飞向全世界。

  很难想象,马兰花合唱团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

  观众席上,78岁的邓小岚早已热泪盈眶。她是杰出的革命家、学者、新闻工作者邓拓的长女,合唱团孩子们的音乐老师。

  电视屏幕前,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很是触动:“空灵的声音、纯净的眼神,孩子们犹如立春之日绽放在国际舞台上的‘马兰花’,从内到外散发着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他不仅为这群虎头虎脑的孩子竖起大拇指点赞,更感怀于合唱团与河南大学的不解之缘。

  “大千枭獍绝,一士死何妨”

  1934年秋,22岁的邓拓来到河南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学习。

  入校后,邓拓笔耕不辍,著述丰富,共发表一本专著和近十篇论文。他用文言文写作的历史研究著作《中国救荒史》一书脱稿,成为研究中国救荒问题的“扛鼎之作”。

  邓拓还被推举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封支队总支队长,带领进步学生开展各种爱国抗日活动,将河南大学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1937年6月,邓拓刚刚在7号楼参加完毕业考试,就在大楼北门被蓝衣社特务秘密抓走。经多方营救,不到一个月,邓拓被保释出狱。此后,邓拓投笔从戎,毅然奔赴晋察冀抗战根据地,开启了新的革命战斗。

  2012年9月24日,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邓小岚、邓小虹和邓壮等邓拓的儿女们来校,参加邓拓纪念碑揭幕仪式。

  “去矣勿彷徨,人生几战场。廿年浮沧海,正气寄玄黄。征侣应无恙,新猷尚可长。大千枭獍绝,一士死何妨。”邓小岚摩挲着纪念碑上的《狱中诗》,向在场师生深情讲述如烟往事。师生们深受教育与感染,决心沿着校友邓拓的光辉足迹,接续前行。

  “永远做党的好女儿”

  “马兰的孩子走向世界啦!”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观众席上,邓小岚难抑激动之情,最想把这个消息说给父亲邓拓听。

  马兰村,位于阜平县深山区,不仅有像花一样的名字,还有荣光的红色历史。它曾是人民日报的前身之一《晋察冀日报》的旧址所在地,也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诞生地。

  1937年9月,邓拓进入五台山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等职。他率领新闻队伍,转战太行山,坚定不移地在新闻战线上奋斗、抗争。

  1939年春,报社第一次到马兰村。乡亲们用木杠、绳子,抬的抬,拽的拽,将沉重的机器运到村里。

  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邓拓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坚持每天出报,犹如一颗颗射向日本侵略者的“子弹”,创下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

  1943年底,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疯狂扫荡,逼问乡亲们报社人员和印刷机的下落,19名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惨遭杀害,史称“马兰惨案”。鱼水情深。也是那年,阜平遭遇特大洪灾,报社全体人员节省出口粮和衣物,支援受灾群众。

  作为一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拓紧握战斗的笔,热情洋溢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44年5月,邓拓具体负责编辑出版了有五个分册的《毛泽东选集》,这是我国出版界问世最早的一部《毛泽东选集》。

  战争年代,邓拓和妻子丁一岚书信传情,被称为是“新闻战线上的一对比翼鸟”。

  1943年的寒冬,在日寇扫荡的阴影下,邓小岚出生在马兰村旁的山林之中。因为工作需要,邓拓夫妇曾把女儿寄养在当地村民家中。直至1946年,邓小岚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成长过程中,邓小岚多次请父亲讲他以前出版《晋察冀日报》的艰险过程,但父亲总是一笑了之。他说:“那些工作只是我的分内之事,比起办报过程中牺牲的同志,那点事情实在不值得一提。”

  临终,在给丁一岚和女儿的遗书中,邓拓满怀深情地说:“盼望你们永远做党的好女儿,做毛主席的好学生,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奋斗到底!”

  “马兰村就是我的家”

  多年来,在邓小岚案头,一直珍藏着两枚印章:一枚是父亲邓拓的“马南邨人”,一枚是父母送给她的“马兰后人”。其中,“马南邨”正是“马兰村”的谐音,亦是邓拓对当年在马兰村生活和战斗的怀念。

  北京到马兰村的路途并不遥远,但很不便捷。多年来,邓小岚多次往返,去探寻父亲邓拓的足迹,内心触动一次比一次深,她说:“马兰村就是我的家。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用音乐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希望,另一个是希望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

  两代人接力,同一份坚守。

  2003年是“马兰惨案”60周年。2004年6月,邓小岚带着原《晋察冀日报》部分老同志集资的一万多元,为“马兰惨案”牺牲的19位乡亲修一座纪念碑。纪念碑前,邓小岚想领着马兰村的孩子们唱首歌,他们怯生生地摇头,只有几个孩子会唱国歌,却都跑调。

  这次经历深深地刺痛了邓小岚。

  “没有歌声的童年是苍白的。”邓小岚很着急。已逾花甲之年的她不顾年迈,开始不停奔波于北京、马兰村之间,翻盖校舍、筹措乐器、排练歌曲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马兰小乐队成立。2008年10月,邓小岚带领“马兰小乐队”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了一场小型音乐会,观众就是当年在马兰村战斗过的晋察冀日报社的老同志们。看到马兰村后人表演的精彩节目,老人们深感欣慰。

  跨越70余光阴后,邓小岚带着父亲邓拓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的孩子们,一次次走出了深山,足迹延伸到北京、浙江等地,也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更大的舞台。

  “通过马兰小乐队之旅,我第一次离开大山、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看到天安门……太多的人生‘第一次’,在我心里悄悄地种下了一颗向往外面世界的种子。听邓老师说,她的父亲邓拓先生毕业于河南大学,我就报考了河南大学。”马兰小乐队第一批成员、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李振涛对邓小岚充满了感激之情。

  “要去冬奥啦!”2022年1月3日,前往北京集训的大巴车上,孩子们兴奋不已,一路歌声悠扬。尽管冒着零下近10℃的严寒,邓小岚内心却充满着如沐阳光般的温暖。

  阜平地处太行山深处。贫困,如一根藤蔓,绊住了乡亲们奔向幸福的双脚。

  国家是最可靠的“大树”。2012年12月底,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从阜平发出,马兰的脱贫致富梦一步步变成现实。带头修路种树、挖掘红色文化和文旅潜力……在邓小岚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马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年10月,马兰村正式脱贫摘帽。绿水青山焕新颜,邓小岚的“梦”再升级。

  “一路走来,邓老师很不容易。开幕式排练中,邓老师始终陪伴着孩子们,每次至少12个小时。她还带我们去了她精心打造的‘音乐城堡’‘月亮舞台’。如今,马兰音乐节已举办了四届,她说还要接着办下去。邓老师很好地传承了河大‘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马兰花合唱团指挥老师、河南大学音乐学院2018届硕士毕业生马孟楠想给邓小岚一个大大的拥抱。

  “建校109年来,河南大学积淀了丰厚的红色基因,涌现了邓拓等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留下了无数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永存于河大师生的心中。”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说。(通讯员王明钦 赵雪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