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立下愚公移山志 打赢脱贫攻坚战——写在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立下愚公移山志 打赢脱贫攻坚战——写在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

来源:济源日报2020-11-30 13: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五年前的今天,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吹响了党领导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五年来,全党上下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把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将决战决胜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强烈共识和自觉行动,创造了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减贫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新时代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标识。

  立下愚公移山志,就是咬定目标、尽锐出战。贫困是长期困扰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大难题,战胜贫困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为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付出了不懈努力。周恩来同志在1962年3月28日召开的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上指出,“过去我国人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现在,在我国人民面前,还摆着经济贫困和文化落后这两座大山。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再用几十年的时间,把这两座大山搬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深沉的为民情怀、顽强的意志品质,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和底线任务,念兹在兹、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进脱贫攻坚战,明确了“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将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告诫全党,“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踏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24个贫困村走访调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动员,尽锐出战,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带着党性、带着责任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殚精竭虑、不懈奋斗。各级严格实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脱贫,形成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各司其责、各尽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市场、社会互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大扶贫格局,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立下愚公移山志,就是苦干实干、精准施策。愚公移山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就是一个“干”字。苦干实干、精准施策,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要领。早在1988年,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针对闽东地区贫困问题提出,“贫困地区要收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效益,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不从治山治水这个‘笨’工作上下功夫,是改变不了贫困落后的面貌的”。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调研时指出,“坚持苦干实干,就一定能改变面貌”。针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任务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针对贫困人口分布全国各地、致贫原因千差万别这一历史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要在精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作出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部署,创造性地采取建档立卡措施,实施台账管理、动态监测,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把“五个一批”作为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通过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统筹要素资源和全社会力量,有效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方面关键问题。全党上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群众增收目标,摸清问题底数,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在“两不愁”目标基本实现的基础上,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全力解决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问题。在教育扶贫方面,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健康扶贫方面,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配备合格医务人员,消除乡村两级机构人员“空白点”,全力做到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在危房改造方面,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和技术帮扶,全力保障贫困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在饮水安全方面,加快深度贫困地区、改水任务较重地区和边境地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全力保障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针对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中央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把脱贫攻坚作为对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重要检验、作为衡量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了扶贫工作务实、扶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真正让脱贫成效获得了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立下愚公移山志,就是锲而不舍、绵绵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全党上下坚定目标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守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绵绵发力、锲而不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各级各部门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增收之本,抓住就业扶贫这个增收重点,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壮大产业,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产业,强化产业联贫带贫政策导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入。每个贫困县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建立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超过三分之二的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在产业扶贫的有力支撑下,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紧密结合,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在培育特色产业、培训职业农民、增强造血功能上出实招、见实效,更多地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总结推广脱贫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新部署新要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乡村振兴的理念贯穿到解决相对贫困的全过程,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把扶贫经验应用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中,提前对2020年后解决相对贫困的目标任务、扶贫标准、工作对象、政策措施等进行规划研究,将聚焦个体发展转变为支持多元主体合作发展,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为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利用互联网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积极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了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响。

  立下愚公移山志,就是持续奋斗、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不是轻轻松松冲一冲就能解决的。”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贫困村从2012年底的12.87万个减少到2019年底的2707个,贫困人口从9899万降到551万,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截至11月23日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年内将实现贫困人口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部脱贫,决战脱贫攻坚久久功成,取得了决定性伟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根本解决。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重要经验,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际社会对中国脱贫成果和减贫方案给予积极评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世界银行原行长金墉指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由20世纪90年代的近40%降到目前的1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贡献来自中国,这是人类扶贫开发史上的重要篇章。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凯鲁基说,中国是全世界减贫最成功的国家,对实现全球减贫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令世界赞叹。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分享中国减贫经验。在回顾辉煌成就、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即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一些贫困户依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仍需持续用力,产业扶贫和易地搬迁扶贫的成效还不稳定,后贫困时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较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激励担当作为,持续努力奋斗,坚决打赢收官之战,高质量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目标催人奋进、信念指引征程。回首走过的五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决战脱贫攻坚成功在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展望“十四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还会有一座座“大山”横亘在新的长征路上,需要继续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张战伟)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畅通煤炭运输保供应

  • 老街故事·抚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2024-04-16 09:50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2024-04-16 09:50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4-16 09:47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2024-04-15 14:25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5 09:31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10: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