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贵州省平塘县克度“天文小镇”一角(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距离“中国天眼”8公里的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曾是一个贫瘠且封闭的山乡。2015年9月,依托“中国天眼”的独特优势,克度镇动工建设以科普为主题的特色天文小镇。
随着旅游设施的逐渐完善,“天文小镇”的人气越来越旺,也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克度镇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收入大幅提升。2025年1月至6月,“中国天眼”景区共接待约38万人次,总收入2496万余元。
从两亿年前形成的喀斯特天坑,到探索百亿光年的“中国天眼”,天文小镇以“科普+文旅”的发展模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发展新篇。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贵州省平塘县克度“天文小镇”(7月9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贵州省平塘县克度“天文小镇”一角(7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参观者在贵州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参观(7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讲解员在贵州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给参观者讲解天文知识(7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参观者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天文小镇”南仁东纪念馆观看“中国天眼”纪录片(7月10日摄)。
新华社发(邱少煜 摄)
参观者在贵州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参观(7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游客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天文小镇”一家民宿露台的月亮模型前留影(7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游客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天文小镇”一家民宿露台通过望远镜观测星空(7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天文小镇”,民宿负责人杨育梅在整理客房(7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贵州省平塘县克度“天文小镇”的民宿负责人刘成亮将宇航员装饰挂在墙上(7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游客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天文小镇”的一家餐馆就餐(7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游客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天文小镇”的美食一条街准备就餐(7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参观者在贵州省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参观(7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