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立法护江山水美 为民谋福岁月安
桂林十年立法护航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平安广西网桂林讯(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孙盛峰 通讯员 胡桂萍)11月14日,桂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市获得地方立法权10年来的亮眼成绩单。10年间,桂林共制定20部法规、修改1部法规,构建起覆盖漓江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的特色法规体系,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实践,为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注入法治动能。
2015年8月,桂林市正式获得地方立法权。10年来,桂林市强化执法检查、立法后评估、全域普法等举措,累计制定地方性法规20部、修改1部,涵盖生态文明、历史文化、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在2015年全区同期获得立法权的地市中,桂林市制定的法规数量排名第一。特别是在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方面,桂林市制定了11部专项法规,构建起覆盖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水源湿地、矿产资源的立体化法规保护网络。
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每一部法规都满载民意,桂林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打造立法民意“直通车”,积极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联络站“站点融合”,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10年来,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累计征集立法意见建议6000多条;建成“智慧桂林人大”线上平台,通过触屏端、电脑端、手机端、二维码“三端一码”模式,实现立法民意征集“24小时不打烊”;与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游学院4所高校合作建立“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充分发挥立法专家顾问、人大智库法律专家的作用,为立法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为做好立法“后半篇文章”,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协调桂林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将桂林市地方性法规纳入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并将法规实施情况作为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的主要内容。制定地方性法规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和专项监督工作方案,每年对2部以上地方性法规开展执法检查,确保本届内实现全覆盖。今年,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已联合市监委、市检察院,采取市、县纵向联动方式,对涉及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的10部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同时对5部法规的质量和实施效果进行立法后评估“回头看”。
在此基础上,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将构建“立法—实施—监督—评估—修订”立法工作完整闭环:建立完善“执法检查回头看制度”,每年选取1至2部重点法规开展整改落实情况督查;推行“立法后评估标准化”,委托高校、人大智库对实施满两年以上的法规开展第三方评估,确保法规管用、好用、实用;建立“立法专家智库”,聘请各领域专家参与立法工作;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强化AI赋能立法,运用大数据分析立法需求,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法规起草,提升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