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眼下,2025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在即,百色以“文物活态化、体验场景化、业态融合化”的创新实践,让红色旅游焕发蓬勃活力,绘就文旅融合发展新图景。
文物“活”起来,静态展陈变身沉浸式叙事。百色起义纪念馆内,8岁红领巾讲解员谢文曦清脆的解说声引来游客驻足,她正生动介绍红砂雕刻《千秋伟业》中的革命故事。这支文明实践队自2011年组建以来,已连续举办16届培训班,培养近3000名讲解员,完成讲解3万余场,累计服务时长近4万小时,成为红色传承的闪亮名片。馆内4524件(套)馆藏文物借助数字化语音导览、红色故事播报等技术,让游客从“隔着玻璃看”变为“走进历史听”。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里,游客们手握毛笔抄写红色标语,在互动体验中与革命历史跨时空对话,南宁游客李女士感慨:“亲手书写让革命精神的感染力更加强烈。”
体验“新”起来,单一参观升级全链条沉浸。在百色起义纪念馆,沉浸式情景剧《右江潮》让游客直呼“身临其境”,演员与观众共同演绎13幕剧目,合唱《工农兵之歌》、参与红色主题婚礼,全景再现百色起义烽火岁月。如今,唱红歌、体验少数民族婚俗、诵读黄文秀日记等丰富活动,让红色体验愈发鲜活。文创产品更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粤东会馆的民族纹样文创冰淇淋、纪念馆的壮锦元素背包、红色景区造型书签等,将红色文化与民族特色、实用美学相结合,让红色记忆可带走、可分享。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百色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达1052.18万人次,同比增长15.44%,旅游收入114.37亿元,同比增长16.32%。
业态“融”起来,全时全域拓展红色边界。夜幕下的梵木·百色水岸城灯火璀璨,这个大会重点打造项目串联起百色起义纪念园、解放街与红军谷,11.5万平方米的空间内,红色主题民宿、非遗工坊、夜间剧场等多元业态雏形初现,即将实现“白天研学忆初心,夜晚体验品文化”的全时段旅游模式。空间维度上,百色整合红色资源推出多条精品线路,深化“红色+生态”融合,将浩坤湖、大王岭原始森林、福禄河湿地公园等纳入行程,让游客在感悟革命精神的同时领略壮乡山水之美。此外,“红色+研学”“红色+跨境”等模式不断丰富,推动红色旅游从单点打卡向全域体验升级。
从文物活态传承到沉浸式体验创新,从日间研学拓展到夜间经济,百色以全链条、全时段、全域化的实践,让红色文化可触可感、可唱可忆。这座承载着革命记忆的红城,正以崭新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为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注入浓厚红色底蕴,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罗 霞)
